近日,特朗普政府在芯片行业的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美国政府计划收购英特尔公司 10% 的股份,这一消息自传出后便持续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如果该计划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一跃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这无疑将对英特尔乃至整个芯片行业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英特尔与美国商务部此前达成的协议,英特尔将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得约 78.6 亿美元的直接补贴资金,以及最高 110 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截至今年 1 月,英特尔已经收到了 22 亿美元的补贴。如今,美国政府考虑将英特尔获批的这笔联邦补贴转换为股权,从资金支持转变为股权持有,这一转变背后蕴含着诸多深意。
8 月 19 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表示,英特尔必须向美国政府让渡公司股权,以换取《芯片与科学法》的拨款支持。白宫也在同一天确认,该交易将允许美国政府持有英特尔 10% 的股份,美商务部正 “敲定” 相关细节。卢特尼克批评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生效的《芯片与科学法》是在 “免费给英特尔送钱”,并强调本届政府的态度是 “如果我们要给你这笔钱,就要参与其中”。不过,他也声称美国政府不想控制这家公司,任何潜在的安排都不会赋予政府在英特尔的投票权或治理权。
事实上,这并非特朗普政府首次在关键行业进行此类操作。今年 6 月,特朗普批准了新日铁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作为交换,美国政府将持有该公司的 “黄金股”,这使得政府有权对公司的重要管理决策行使否决权,能够阻止公司未经总统同意就减少或推迟承诺的投资、将生产或就业岗位转移到美国境外,或者在特定时间框架内关闭或闲置工厂。如今对英特尔的股权收购计划,似乎是这一模式的延续。
不仅如此,卢特尼克还暗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对其他获得 “芯片法案” 补贴的企业采取类似的 “以补贴资金换取股权” 做法。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长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拨款,换取美光、台积电和三星等公司的股权。此前,台积电获批了约 66 亿美元的补贴、美光获批了约 62 亿美元的补贴、三星获批了约 47.45 亿美元的补贴。这些企业均是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在美国建厂并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补贴。如果美国政府对它们也实施 “以股换补” 计划,那么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或将面临新一轮的重塑。
从行业分析来看,若美国政府成功入股英特尔,对英特尔而言,短期内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政策倾斜,有助于其在与英伟达、三星和台积电等对手的竞争中,尤其是在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来追赶。但从长远来看,政府的介入可能会给公司的决策机制带来一定的影响,尽管政府声称不寻求投票权或治理权,但股权的存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公司的战略走向。
对于其他可能面临 “以股换补” 的企业,如台积电、三星和美光等,这一计划无疑会给它们带来不确定性。一方面,它们可能会担心美国政府的股权介入会影响公司的自主经营权和全球战略布局;另一方面,若拒绝美国政府的这一要求,可能又会面临失去补贴资金甚至其他政策限制的风险。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紧密相连的今天,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会对美国本土的芯片企业产生影响,也将在国际市场上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芯片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在美国市场的投资与合作策略,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布局也可能因此发生调整。特朗普政府以入股英特尔为开端,对全球芯片产业发起的这场变革,究竟会走向何方,无疑值得全球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