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或折价抛售Costa咖啡:亏损近半背后的战略困境与全球咖啡赛道竞争加剧

重磅消息:可口可乐拟低价出售Costa,潜在损失数十亿英镑

2025年8月,市场传出重磅消息:可口可乐公司正与潜在买家接触,讨论以大幅折价出售旗下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出售可能使可口可乐仅回收约20亿英镑,远低于2018年收购时支付的39亿英镑,意味着潜在亏损高达近半(约19亿英镑)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上个月的财报会议上,可口可乐CEO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就曾暗示Costa的表现未达预期,并称“从投资假设的角度来看,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平”。他进一步表示,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咖啡业务的增长策略,暗示可能调整品牌布局。

目前,投资银行Lazard正在协助可口可乐评估出售选项,并已与包括私募股权公司在内的少数竞购者展开初步谈判。预计初秋将收到首轮报价,但最终可口可乐也可能选择保留Costa,视市场反应而定。

收购背景:可口可乐曾对Costa寄予厚望,但现实残酷

2018年,可口可乐以39亿英镑(约合51亿美元)的高价从英国酒店集团惠特布莱德(Whitbread)手中收购Costa,这是可口可乐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非碳酸饮料品牌收购。当时,可口可乐的目标是借助Costa的门店网络和咖啡供应链,进军快速增长的热饮市场,尤其是即饮咖啡(RTD Coffee)和现磨咖啡赛道。

然而,六年过去,Costa的表现远未达到预期。尽管其业务覆盖全球50个国家(英国2700+门店,全球其他地区1300+门店),但成本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疫情影响,使得Costa的增长陷入停滞。

Costa为何陷入困境?两大核心问题:成本压力与竞争加剧

1. 成本飙升:咖啡豆涨价、运营成本高企

咖啡行业近年来面临全球咖啡豆价格波动,尤其是阿拉比卡咖啡豆(高端咖啡的主要原料)价格受气候、供应链等因素影响,持续上涨。此外,**英国的高通胀环境(能源、人工、租金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了Costa的利润空间。

Costa在2023财年的财报显示,尽管营业额增长9%至12亿英镑,但税前亏损达960万英镑,而前一年(2022年)利润为2.459亿英镑。Costa将亏损归因于通胀压力和投资减记,但市场普遍认为,其定价策略和成本控制能力不足是更深层的原因。

相比之下,星巴克、瑞幸等竞争对手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运营降低成本,而Costa在供应链优化上相对滞后。

2. 竞争白热化:星巴克、瑞幸、本土品牌围剿

Costa的核心市场——英国和中国,均面临激烈的竞争:

  • 英国市场:星巴克、Pret a Manger、Gail’s等高端品牌挤压份额
    • 星巴克仍是英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门店数超千家),且通过会员体系和数字化运营占据消费者心智。
    • Pret a Manger(英国知名三明治+咖啡品牌)凭借低价策略和便捷服务吸引上班族。
    • Gail’s等独立精品咖啡店则通过差异化定位(如手工烘焙、本地化体验)抢占高端市场。
    Costa在英国的2700多家门店虽然数量庞大,但品牌辨识度逐渐下降,未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 中国市场: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以低价+数字化碾压
    • 中国是Costa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也是竞争最惨烈的战场
    • 瑞幸咖啡凭借9.9元低价策略、爆款产品(如生椰拿铁)和强大的APP生态,成为中国市场绝对领导者(门店数超万家)。
    • 库迪咖啡(原瑞幸创始人陆正耀新品牌)以更低的价格(8.8元起)和疯狂补贴进一步冲击市场。
    • 星巴克中国虽然增速放缓,但仍凭借品牌溢价和第三空间概念维持高端市场。
    相比之下,Costa在中国采取直营模式(仅限中国大陆),但定价偏高(接近星巴克)、数字化体验较弱(外卖、会员体系不如瑞幸),导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可口可乐的战略反思:咖啡赛道是否适合巨头?

可口可乐收购Costa时,曾希望借助其线下门店+即饮咖啡产品线,拓展非碳酸饮料业务。然而,现实证明:

  1. 咖啡赛道竞争逻辑与碳酸饮料不同
    • 可口可乐擅长的是规模化生产、全球化渠道和品牌营销,但咖啡行业更依赖门店体验、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运营
    • **星巴克、瑞幸等品牌通过数字化(APP点单、外卖)、产品创新(季节性特调)和品牌文化(第三空间、年轻化营销)**占据消费者心智,而Costa在这些方面反应较慢。
  2. 可口可乐可能回归“饮料公司”本质,聚焦核心业务
    • 近年来,可口可乐已加大对即饮咖啡(如Costa即饮瓶装咖啡)、茶饮(如Fairlife乳制品)的投资,但直接运营连锁咖啡店可能并非其强项
    • 如果出售Costa,可口可乐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授权品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咖啡市场,而非直接控股。

未来走向:谁可能接盘?Costa能否翻身?

目前,潜在买家可能包括私募股权公司(如KKR、黑石)、国际咖啡连锁品牌(如JDE Peet’s)或亚洲资本(如中国茶饮品牌)

  • 如果出售成功,Costa可能面临品牌重塑、成本优化或门店网络调整
  • 如果保留,可口可乐需重新制定战略,比如:
    • 强化数字化(外卖、会员体系)
    • 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
    • 在中国市场与本土品牌合作(如瑞幸分销Costa产品)

但无论如何,Costa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可口可乐的咖啡野心可能面临重大调整

结语:咖啡赛道残酷,巨头也难轻松取胜

Costa的潜在出售,再次证明咖啡行业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激烈。无论是成本压力、品牌差异化,还是本地化运营,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可口可乐若最终折价出售Costa,不仅是一次财务损失,更是对其非碳酸饮料战略的一次深刻反思。

未来,咖啡市场的赢家可能属于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又能玩转数字化和品牌文化的品牌——而Costa,或许需要一个全新的开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