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猫片,一场怪诞又上头的视觉狂欢

在互联网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现象如旋风般迅速席卷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却又深陷其中。AI 猫片,无疑就是当下这样一股强劲的旋风。当一只花猫从十米跳台纵身而下,在空中优雅转体,最后以完美姿势入水,几乎不溅起一丝水花时,你或许会惊叹这是 CG 特效的杰作。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只是 AI 一键生成的视频场景。这种充满魔性与古怪的 AI 猫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刷屏之势,播放量动辄达到几十上百万,风格独特,介于动画与真人剧集之间,让人在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又因过于猎奇而产生一种复杂的观感,甚至有些反胃。

怪诞剧情:猫界的狗血大杂烩

这些 AI 猫片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内容呢?简单来讲,就是让卡通化的猫咪演绎人类的剧情,在短短 30 秒左右的时间里讲述一段充满狗血情节的小故事。常见的主角形象是一只胖嘟嘟的猫咪,它能够像人类一样站立行走、开车上班,甚至还能练出一身肌肉,拥有六块腹肌,呈现出 “猫头人身” 的奇特造型。

其剧情桥段可谓将肥皂剧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充斥着出轨、复仇、意外伤害等抓马情节,每一集都高潮不断,却又荒诞搞笑,堪称狗血之大成。在一条获得 122 万赞的短片中,勤恳工作的喵星人 Mr. Whiskers 遭遇工伤,失去了前爪。而工厂无情地依据 “必须有两只手才能上班” 的规定将其开除,紧接着,妻子也提出了离婚。在如此落魄的情况下,它却能在短短 30 秒内迅速收拾心情,重新振作起来,这样的剧情转折充满了戏剧性与励志色彩。

在另一条短视频里,一个婴儿不慎跌入了鲨鱼出没的海水中,情况万分危急。此时,一只穿着七分裤的肌肉猛猫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海中,与凶猛的大白鲨展开激烈搏斗,并成功将其击毙,救下了婴儿。令人意外的是,这只猫随后竟然收养了宝宝,还将他带回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整个故事从惊险万分到圆满结局,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就完整地呈现出来,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观看量。

这些视频以极为夸张离谱的方式演绎短剧情节,涵盖了温馨幻想、暴力复仇、黑色幽默、苦情戏码等各种类型,并且常常将所有内容浓缩在 30 秒之内。不少视频还设置悬念,采用分集连载的形式,比如孙子 “Luigi Meowgione” 为奶奶复仇的视频,结尾故意停在关键之处,并标注 “待续”,成功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纷纷苦等下一集的更新。

低门槛制作:人人皆可成为猫片导演

这样一套猫片短剧,完全可以借助 AI 来完成制作。创作者通常会先用 AI 编写剧本,再利用绘图工具生成猫咪形象,然后进行动画合成与配音,最终制作出成片。整个过程的门槛极低,即使是毫无基础的新手,如今也能在网络上轻松找到大量教程。

然而,内容门槛低也导致了质量的参差不齐。许多视频存在画风诡异、动作僵硬的问题,背景细节更是混乱不堪,看起来就像廉价的 PPT 动画。它们之所以能吸引观众,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将猫高度拟人化这一手段来营造出些许趣味性。特别是当 AI 猫长出人类手臂、骑摩托救小孩、踹门进派出所时,这种 “猫拟人” 所带来的荒唐感,确实能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对观众而言,观看这些短剧是一种 “好怪,再看一眼” 的独特体验。剧情爆点密集,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但角色和场景又显得过于怪异,AI 痕迹浓重,甚至可以说,创作者根本没有想要隐藏这些痕迹。

也因此,AI 猫剧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一部分人对其上瘾,沉浸在短剧带来的爽感之中,不断狂刷;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观看这些视频如同被强行投喂 “精神垃圾食品”,产生了生理性不适。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都被吸引着点开、看完,甚至可能还进行了转发。因为视频内容越猎奇、越狗血,就越容易击中人们的好奇心和情绪点。

在猫片之外,AI 内容生产的另一重逻辑也在此得以体现:低成本、高流量、强情绪。平台算法往往会优先推送爆款内容,用户越是停不下来地观看,AI 内容就会变得越多、越怪、越极端。于是,AI 猫咪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测试样本,创作者通过不断尝试,观察观众的反应,算法则依据这些反应进行助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内容生态。

“猫猫教” 的力量:互联网文化的宠儿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 “猫猫教” 在其中所发挥的巨大力量。从早年的表情包、烦躁猫、Nyan Cat,到如今的 AI 猫片,猫早已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主角。研究表明,猫的幼态脸以及情绪的模糊性,使其成为投射人类情绪的理想角色。当我们看到一只受欺负的小猫逆袭成功时,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共情心理在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小猫身上。

从技术层面来看,以猫为创作对象也更容易实现。猫不像人类那样具有明确且独特的面孔特征,即使合成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不容易引发令人不适的 “恐怖谷” 效应。而且,猫咪的图像素材在网络上极为丰富,版权风险低,大众对其接受度高,这些因素都使得猫成为了 AI 内容制造的 “理想人设”。

曾几何时,Tiktok refugee 大举进军小红书时,首先要交的便是 “猫税”。在内容创作领域,和猫一起拍视频早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赛道,并且在这个赛道上,有许多创作者精心付出。比如 B 站上的 up 主刑志磊,他专门为猫猫搭建房子、建造停车场。他的作品极其精细,甚至连手扶梯都可以滚动,地铁能够进出站,车门也可以开关。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 AI 制作的。但事实上,这都是他纯手工打造的,其作品的精细程度令人惊叹,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入选了 B 站必看的百大视频。

如今,当看到这样的视频时,人们下意识的反应可能是怀疑这是 AI 制作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AI 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如果使用 AI 来制作这样的视频,或许会更加省力、省时、省钱,但必然无法达到刑志磊作品所带来的反转效果。

AI 猫片的爆红,既是技术能力释放的结果,也是大众审美和情绪机制的映射。它们虽然廉价却充满魔性,制作粗糙却又十分有效,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如今的信息消费心理:追求快速、爽快、离奇、怪异,但前提是一定要能够吸引我们不断地点开观看。

至于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互联网存在,猫片就不会退场;而只要 AI 还在持续进化,AI 猫片就会变得更加离谱、更加让人上头,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与新奇体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