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老牌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从”法人股大王”掌控到77亿市值谢幕
8月25日,湖北荆门的一场股东大会,决定了*ST天茂(000627.SZ,原天茂集团)的命运——这家上市29年的老牌企业,以98.0562%的超高赞成票通过主动退市议案,正式告别A股市场。然而,这场看似”平静”的退市,却因218亿元净资产与77亿元市值的巨大落差、1.6元/股的现金选择权定价争议,以及中小股东千里赴会的质疑声,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焦点。

*ST天茂曾是资本市场的”明星股”,1996年登陆深交所,主营保险业务(旗下控股国华人寿、华瑞保险,保险收入占比超99%)。其实际控制人刘益谦,江湖人称”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以大胆的投资风格闻名。然而,这家曾风光无限的公司,如今却因年报”难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走向主动退市。
更令人唏嘘的是,截至2024年三季报,*ST天茂账面净资产高达218亿元,但退市时的总市值仅77亿元(按1.6元/股现金选择权计算)。而公司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仅为1.45元/股,对应市值约70亿元。这意味着,中小股东持有的每股净资产4.41元(218亿净资产/总股本)的资产,最终只能以1.6元的价格”贱卖”,折价幅度高达63.7%。
中小股东千里维权:有人动车转飞机赴鄂,质疑”不公平退市”
8月25日的股东大会现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多名中小股东远道而来,甚至有人从内蒙古辗转动车、飞机,再自驾数小时抵达荆门。一位内蒙古股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持有*ST天茂四年多,为了参加这次会议,前一天清晨出发,历经动车、飞机、自驾三小时才到达会场。
然而,他们的诉求并未得到充分回应。会上,中小股东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年报”难产”?为什么突然主动退市?1.6元/股的现金选择权定价是否合理?
- 年报”难产”疑云
*ST天茂原定于2024年披露年报,但迟迟未能发布,最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并引发证监会立案调查。会上,有股东直接追问:”为什么年报拖到现在还没出来?公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管理层并未给出明确解释,仅称”国华人寿经营正常”。 - 主动退市背后的动机
上市29年突然选择主动退市,而非被动退市,引发市场猜测。有分析认为,可能是为了避免更严厉的监管处罚,或为大股东低价回购铺路。 - 现金选择权定价争议:1.6元/股=每股净资产4.41元的36%
根据退市方案,*ST天茂控股股东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控人关联企业)向中小股东提供1.6元/股的现金选择权,即股东可以以此价格把股票卖给公司,实现”退出”。- 对比股价:停牌前收盘价1.45元,溢价约10.34%,看似合理。
- 对比净资产:2024年三季报显示,*ST天茂每股净资产4.41元,1.6元仅相当于净资产的36%,折价幅度高达63.7%。
- 对比历史案例:中小股东质疑,公司参考的中航产融等案例,是否真的适用?为何不按净资产定价?
大股东”低价回收”:刘益谦家族如何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现金选择权仅针对除控股股东新理益集团、王薇、刘益谦之外的股东。也就是说,刘益谦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约79.8%)不会参与现金选择权,而是继续持有退市后的公司股份。
这意味着:
- 大股东无需接受1.6元/股的低价回购,而是继续持有净资产218亿的公司股权。
- 中小股东被迫接受折价退市,而大股东未来可能通过私有化或其他方式,重新估值公司资产。
有市场人士分析:”刘益谦家族可能早已预见到公司面临监管风险,主动退市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处罚,同时以低价回购中小股东股份,未来若重新上市或资产整合,大股东仍能掌握主动权。“
98%高票通过背后:反对者无奈,部分股东”割肉离场”
尽管争议巨大,但*ST天茂退市议案仍以98.0562%的赞成票通过。其中:
- 中小股东赞成率91.6191%(9.05亿股赞成/9.88亿股中小股东股份)。
- 反对票8063万股(占比1.89%),弃权票224万股(占比0.05%)。
然而,部分中小股东仍选择投反对票,甚至有人提前”割肉离场”。一位张姓股东表示:”今年5月和7月两次去公司调研,但没有任何有效回应,后来心灰意冷,干脆把股票卖了。”
退市后何去何从?中小股东权益如何保障?
*ST天茂将在股东大会后15个交易日内向深交所提交主动终止上市申请。退市后,公司股票将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进行交易,但流动性极低。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要么接受1.6元/股的现金回购,要么继续持有退市后的股份,但未来能否升值仍是未知数。
结语:
*ST天茂的退市,折射出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困境——面对大股东的资本运作,普通股东往往缺乏话语权,甚至被迫接受”低价退市”的结局。而218亿净资产仅值77亿的定价逻辑,更是引发市场对”公平退市”的深思。未来,如何完善退市制度,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仍是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