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完镜头卷后盖,手机厂商在 “皮” 上下功夫

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中,手机后盖材质的演变宛如一部生动的科技与美学交织的进化史。从最初单纯追求实用的塑料材质,到如今集美观、质感与功能于一身的多样化选择,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以及厂商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如今,手机后盖材质的竞争愈发激烈,厂商们纷纷在这方寸之间大做文章,试图通过独特的材质与设计,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塑料:实用的 “老将”,渐失高端阵地

手机诞生之初,塑料凭借其成本低廉、易于加工成型、对信号无干扰等诸多优势,成为手机后盖材质的首选。从早期的功能机到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塑料后盖随处可见,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众多机型都广泛采用塑料材质。其可塑性极高,能够轻松打造出各种造型与色彩,为手机外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像诺基亚 Lumia 系列的聚碳酸酯材质后盖,通过精湛工艺实现了色彩鲜艳、手感温润的效果,iPhone 5C 也曾以多彩的塑料后盖试图开拓年轻市场。

然而,随着消费者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手机品质感要求的提高,塑料后盖的劣势逐渐凸显。其质感欠佳,容易给人一种廉价感,即便厂商通过各种工艺试图改善,如三星将塑料模拟成皮革质感,LG 在塑料上添加拉丝装饰薄膜等,但始终难以摆脱 “塑料感” 的标签。如今,塑料后盖基本仅存于中低端入门机型,在高端手机市场难觅踪迹,成为了实用但不 “高级” 的代表。

玻璃:主流之选,创新不断

2010 年,苹果发布的 iPhone 4 采用前后双玻璃面板搭配金属中框的设计,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手机行业激起千层浪。这款经典之作不仅奠定了玻璃在手机后盖材质中的重要地位,也开启了玻璃材质创新的大门。此后,玻璃迅速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旗舰机型的主流选择。

玻璃材质可谓手机材质中的 “六边形战士”。它具有出色的电磁穿透性,为手机实现良好的信号接收以及无线充电、NFC 等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玻璃的 “可造性” 极强,厂商通过不断研发新工艺,推出了 AG 磨砂玻璃、渐变色玻璃、光刻纹理玻璃等多种类型。AG 磨砂玻璃有效解决了普通亮面玻璃易沾染指纹的问题,赋予玻璃细腻的磨砂质感与出色的手感;渐变色玻璃则让手机在不同光线角度下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变幻,极大地提升了手机的外观辨识度;光刻纹理玻璃更是通过精细的纹理雕刻,增添了手机的艺术感与独特性。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晶玻璃应运而生。小米的龙晶陶瓷、华为的昆仑玻璃、iPhone 的超瓷晶面板等都属于微晶玻璃范畴。它融合了玻璃与陶瓷的双重优点,既具备玻璃的部分特性,又拥有陶瓷的多晶表现,在轻薄性上优于传统陶瓷,为用户带来了更为出色的使用体验。

金属:坚固与信号的博弈,短暂辉煌后落幕

金属材质在手机后盖的应用历史也颇为悠久,摩托罗拉 Dynatac 8000X 早在 1983 年便采用了金属后盖。2012 年,苹果 iPhone 5 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机身,凭借其出色的质感与坚固耐用性,引发了手机行业的 “金属狂潮”。一时间,HTC One M8、华为 Mate 7、魅族 MX4 Pro 等众多金属一体成型手机纷纷涌现。

金属机身具有坚固耐用、散热性能良好等优势,且通过一体化加工铸造,能使手机外观更加精致,独特的金属光泽也赋予手机别样的质感。然而,金属材质的致命缺点 —— 对手机信号的屏蔽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愈发凸显。尤其是进入 5G 时代,手机对天线数量与布局的要求大幅提高,金属后盖严重阻碍信号传输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尽管厂商通过 “三段式” 设计等方式试图缓解,但仍无法改变金属材质逐渐被手机后盖市场淘汰的命运。

陶瓷与素皮:高端质感的探索者

陶瓷材质后盖的出现,为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端质感。2016 年发布的小米 MIX 搭载陶瓷材质后盖,其高光泽度与温润手感,让用户在握持间便能感受到满满的高级感。陶瓷硬度高,不易被划伤,在外观与手感上都表现出色。但陶瓷材质的加工难度极大,其硬度虽高却脆性大,加工过程中极易损坏,导致良品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陶瓷材质相对较重,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这些因素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不过仍有部分追求极致质感的高端机型会选用陶瓷后盖。

以华为为代表的厂商推出的素皮后盖,则为高端手机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风尚。素皮从原理上来说属于塑料的一种,但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具有独特的 “温润” 触感与出色的防滑性能,赋予手机高端质感。而且,素皮后盖还具备耐摔、隔热以及兼容无线充电等特性,迅速在高端手机中崭露头角,并逐渐下放到中端机型。早期的 PU 皮素皮后盖在耐用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容易出现发黑、掉皮等现象。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机硅皮革、生物基皮革等新型素皮材质不断涌现,弥补了这些缺陷。moto 推出的 Razr 60 Ultra 采用的 Alcantara 植绒材质,更是将素皮材质的手感与质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玻纤:崭露头角的新宠,潜力无限

当手机后盖材质的发展再次陷入瓶颈时,玻纤材质的出现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华为率先推出使用玻纤材质后盖的华为 Mate70,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玻纤材质后盖在触感、观感和握持感上与玻璃后盖极为相似,凭借出色的磨砂工艺,营造出接近玻璃的细腻质感,仅通过指节敲击发出的声音才能分辨出二者区别。

玻纤材质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它质轻高强,在保证机身刚性的同时,能让同款手机重量下降 5 – 10g,有效减轻了手机的负重感;其绝缘性好、耐腐蚀、抗疲劳,进一步提升了手机的抗冲击能力,增强了手机的耐用性。此外,玻纤材质拥有超强的可塑性,不仅能像普通玻璃一样进行染色、雕刻,还可运用贴皮、纹理转印、拓印、膜片贴合等多种工艺,为手机后盖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华为 Mate70 系列的 “金丝银锦” 配色,正是借助玻纤材质特性打造出的极具创意的设计。

手机后盖材质的演变,是材料科学与设计美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从塑料的实用至上,到玻璃的主流创新、金属的辉煌与落幕,再到陶瓷和素皮对高端质感的追求,以及玻纤的崭露头角,每一种材质都在不同时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手机功能、美观与手感的需求。未来,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兼具隔热、轻质、手感佳、抗摔抗磨且成本低廉的新型复合材质出现,为手机行业带来更多惊喜与变革,让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更是一件融合科技与艺术之美的精致艺术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