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双线作战”:豪车称王后,10万级市场成新战场?尚界H5携高阶智驾杀入比亚迪腹地

【豪车爆款背后的隐忧:问界独撑大局,余承东的”五界平衡术”】

8月25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罕见地少了余承东标志性的”金句轰炸”。当宝马、奔驰、特斯拉甚至小米的参数仍被投射在屏幕上时,这位华为终端BG董事长却主动叫停了竞品对比:”这样不太好。”

这场看似”低调”的发布会,实则暗藏玄机——一口气推出智界R7/S7双车降价、问界M8纯电版首秀,以及神秘新品牌”尚界”的首款车型H5。数据显示,鸿蒙智行累计交付90万台车中,75万台来自问界品牌,而问界M9更是蝉联50万级市场17个月销冠。但余承东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智界、享界、尊界乃至新入局的尚界,复制问界的成功?

答案或许藏在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承诺里:”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5000人团队,华为全面主导的’纯血鸿蒙时代’来了。”智界品牌升级为2.0模式,不仅成立独立新能源公司,更配备专属设计研发团队与用户中心。发布会次日,智界”双七”新款(R7/S7)大定破万,间接验证了”华为深度赋能+车企资源倾斜”的可行性。

【问界”拼盘”策略显威:品牌溢价与用户信任的双重胜利】

当智界忙着调整组织架构时,问界凭借M8纯电版再次展现”不战而胜”的实力。新车延续”油电同价”策略,与增程版定价持平,上市24小时大定破万。余承东直言:”问界M8增程周销5000台,M9长期霸榜50万级市场,这就是最好的广告。”

更深层的竞争力在于用户口碑。余承东曾吐槽:”按华为标准,某些车企一台车都出不了。”而问界NPS(净推荐值)行业第一的数据,印证了其品控与服务的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改款M7或将延续”无发布会直接开卖”的轻量化策略——这种自信,源自问界已成为30-50万消费者的”默认选项”。

但隐患同样明显:过度依赖单一品牌可能导致增长瓶颈。鸿蒙智行旗下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虽覆盖16万-110万元价格带,但除问界外,其余品牌仍处于爬坡期。例如尊界S800虽大定破万,但月销能否持续对标奔驰S级仍是未知数;而智界R7曾在春节后遭遇销量滑坡,迫使奇瑞与华为加码资源投入。

【尚界H5杀入10万级市场:高阶智驾”降维打击”比亚迪?】

真正引发行业地震的,是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其首款车型H5预售价16.98万元,但市场关注点全在16.98万起的高阶智驾——搭载ADS4系统,支持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辅助驾驶,高配甚至配备192线激光雷达。

这一动作直接瞄准比亚迪的腹地。今年初,比亚迪以”全民智驾”为名推出天神之眼方案,但业内对其技术含金量争议不断。反观尚界H5,不仅将激光雷达下放到15万级市场,更承诺”高速城区泊车全能覆盖”。据《36氪》报道,供应商已收到年销40万辆的备料计划,而预售18小时斩获5万订单的表现,足以让比亚迪等传统巨头紧张。

“10万级市场一直是比亚迪的主场,但华为的杀手锏在于用软件定义硬件。”行业分析师指出,尚界H5若真能实现”16万级价格+30万级智驾体验”,将彻底改写游戏规则。此前,零跑、小鹏虽在15-20万区间领跑(零跑7月销5万台,小鹏3.6万台),但其智驾功能仍以基础辅助为主。

【鸿蒙智行的”金字塔战略”:从高端标杆到底层渗透】

纵观鸿蒙智行布局,其策略已清晰呈现**”金字塔结构”**:

  • 塔尖(50万+):尊界S800对标奔驰S级,靠品牌溢价与极致奢华树立形象;
  • 中高端(30-50万):问界M7/M8/M9凭借用户口碑与华为技术背书抢占主流市场;
  • 大众市场(16-30万):智界、享界通过差异化设计(如智界R7的运动定位、享界S9T的跨界SUV)覆盖年轻群体;
  • 下沉市场(10-15万):尚界H5以高阶智驾为矛,直插比亚迪、五菱等传统势力核心地带。

这种分层打法既避免了内耗,又能形成协同效应。例如问界为鸿蒙智行积累高端用户认知,尚界则负责收割下沉市场流量。但挑战同样严峻:如何保证不同品牌的服务标准统一?如何避免消费者认知混淆?

【结语:华为的终极野心——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标准】

从余承东”听华为的没错”的自信,到奇瑞百亿投入的决绝,再到尚界H5的”价格屠夫”策略,鸿蒙智行的每一步都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当比亚迪、特斯拉仍在硬件堆料时,华为已通过**”智驾+生态+供应链深度整合”**构建护城河。

未来,随着尚界H5在10万级市场引爆,华为或将掀起新一轮”智驾下沉”浪潮。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更残酷的选择题摆在面前:当高阶智驾不再昂贵,你还会为传统品牌的”性价比”买单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