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两杯特浓咖啡下肚,男子驾车时突发心悸!医生紧急提醒

“咖啡续命”,这四个字已然成为当代众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在高压、快节奏的生活浪潮之下,一杯咖啡似乎成为了开启活力一天的标配。然而,这看似平常的习惯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近日,四川一名男子的惊险遭遇,为广大咖啡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8 月 28 日,据媒体报道,四川一位 34 岁的郑先生,在空腹状态下,接连饮用了两杯特浓咖啡。随后,在他驾车途中,意外突然降临。他毫无征兆地突发心悸,紧接着,四肢开始发麻,头晕目眩的感觉也阵阵袭来。在极度不适的情况下,郑先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艰难地将车辆停靠在了应急车道上,随后迅速呼叫了急救。

经医疗人员全面检查,最终确认郑先生出现的这些症状,罪魁祸首正是咖啡因。好在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郑先生的身体并无大碍,医生也只是建议他多注意休息。

广州开发区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汉平指出,咖啡中导致心悸心慌等不适的主要物质是咖啡因。咖啡因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促使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从而加快心跳。正常情况下,适量摄入咖啡因,人体能够适应这种刺激。然而,在空腹状态下,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此时,肠胃对咖啡因的吸收速度比餐后快 3 – 4 倍,咖啡因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车,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中咖啡因浓度急剧上升。这就好比给心脏和神经系统来了一场 “突然袭击”,极易引发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像郑先生这样,影响到驾驶安全,危及生命。

其实,咖啡对于人体健康,并非只有负面影响。张汉平医生表示,适当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在短期内有一定益处,比如能够提高精神警觉性,让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专注;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还能改善运动表现;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睡眠不足的人,它能减少睡眠不足对认知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研究表明,咖啡因可降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酒精性肝硬化和痛风的发病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不过,这些益处的前提是合理摄入。对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少于 400 毫克咖啡因通常是安全的,而儿童和青少年则应少于 2.5 毫克 / 公斤体重。特别需要提醒青少年,一定要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更不能将其与酒精和其他药物混合摄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杯咖啡中咖啡因的具体含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像冲泡方法、加工方式、咖啡品种等。以常见的咖啡类型为例,一杯按常规方法冲泡的滴滤黑咖啡(约 240ml),大约含有咖啡因 70 – 140mg,平均在 95mg 左右;浓缩咖啡由于是在高压下短时间萃取,虽然每份浓缩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相对较多,但因其体积小,一杯浓缩咖啡(30 – 50 毫升)通常含有约 63 毫克咖啡因;一杯 350ml 的拿铁,咖啡因含量约为 75mg;一小杯约 240ml 的卡布奇诺,咖啡因含量约为 63mg;一杯大杯 20 盎司(591 毫升)的玛奇朵咖啡,含有 3 杯意式浓缩咖啡,其咖啡因含量高达 225 毫克;120ml 的冷萃咖啡含有近 150mg 咖啡因;一茶匙(2g)的冻干咖啡含有约 60 – 80mg 咖啡因;一包常规挂耳咖啡(10g 粉)的咖啡因含量约为 80 – 100mg;以雀巢为例,常规胶囊咖啡中含有约 60 毫克咖啡因,浓缩胶囊中平均含有约 80 毫克,脱因胶囊中含有的咖啡因不超过 12 毫克;10 倍超浓缩咖啡液约含 150mg 咖啡因 / 条(33ml 液);15 倍超浓缩咖啡液约含 220mg 咖啡因 / 条(33ml 液);风味超浓缩咖啡液约含 110mg 咖啡因 / 条(33ml 液);鲜萃咖啡液约 60 – 70mg 咖啡因 / 颗(15ml 液)。而特浓咖啡作为黑咖啡的细分品类,通过意式咖啡机在 9 – 10bar 高压、90℃高温下,20 – 30 秒快速萃取出的浓缩咖啡液,其粉水比通常为 1:2,浓度高达 8 – 12%,虽然单杯(30ml)含约 63mg 咖啡因,低于一些大容量的咖啡,但单位浓度更高,这也是为何郑先生喝了两杯特浓咖啡后,会出现如此强烈的不适反应。

“咖啡续命” 一词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许多年轻人高压、快节奏的生活现实。我们在追求效率、渴望用咖啡来快速提振精神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警告。这次郑先生的事件,与其单纯地归咎于咖啡,不如借此深刻反思我们对自身健康的轻视。真正能够让我们保持良好状态、延续健康生活的,并非咖啡因带来的短暂刺激,而是源于对身体的尊重,以及科学的自我管理。希望大家在享受咖啡带来的愉悦时,也能多关注自身健康,合理饮用,避免类似的惊险事件再次发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