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稳健增长背后:竞争压力与战略定力的双重考验
8月27日,美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单季营收达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延续了此前多个季度的稳健增长态势。然而,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外卖市场的竞争格局正悄然生变——新兴平台以补贴换增长、局部区域价格战抬头、用户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且省”升级……多重挑战下,美团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守住用户体验底线?CEO王兴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给出了明确答案:“坚决反对内卷,坚持做正确的事。”

这并非王兴首次公开表态反对行业内耗。从早年“千团大战”到后来与饿了么的拉锯战,再到如今应对多维度竞争,美团始终将“长期价值”置于短期流量争夺之上。此次财报会上,他进一步阐释:“美团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过去的领先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商业本质的坚守。未来,我们依然会专注做好三件事——保障优质供给、稳定履约、合理定价,这是对抗内卷的唯一解法。”
“反对内卷”的底层逻辑:从流量博弈到价值创造的范式转换
所谓“内卷”,本质是行业参与者在有限增量市场中,通过过度消耗资源(如补贴、低价倾销、无意义的功能堆砌)争夺存量用户,最终导致全行业效率下降、利润摊薄却无人真正受益。王兴直言:“我们不否认竞争的存在,但反对为了竞争而竞争的无序扩张。”
1. 反对“补贴换增长”的短视行为
近年来,部分新入局者试图通过高额补贴快速获取市场份额,甚至出现“1元外卖”“首单0元”等脱离成本的定价策略。这类模式短期内或能刺激用户尝鲜,但长期看不仅损害商家利润空间(被迫压缩食材成本或提高配送费分摊),更会让用户形成“低价依赖”——一旦补贴消失,用户留存率与商家合作意愿将大幅下滑。王兴强调:“美团不会参与这种‘自损八百’的游戏,因为用户最终需要的不是便宜却难吃的外卖,而是稳定、可靠且性价比合理的服务。”
2. 警惕“无效竞争”消耗行业生态
除了价格战,部分竞争者还试图通过“功能内卷”(如过度复杂的会员体系、华而不实的配送追踪特效)吸引眼球,却忽略了外卖服务的核心——准时送达、食品安全与用户信任。王兴指出:“美团的竞争力从来不是某个单一功能,而是整个链条的协同效率:从商家端的数字化赋能(如智能选品、库存管理工具),到骑手端的路径优化(通过AI算法缩短配送时间),再到用户端的体验闭环(如‘放心吃’食品安全保障、超时必赔承诺)。这些底层能力的积累,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做正确的事”:美团三大核心战略的实践与进化
面对竞争,王兴给出的解决方案简洁而坚定:“回归本质,做好正确的事。”具体而言,美团将围绕“优质供给、稳定履约、合理价格”三大支柱展开布局,每一项都直指用户痛点和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1. 优质供给:从“有得选”到“选得好”
外卖行业的竞争,本质是商户资源的竞争。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美团活跃商家数同比增长12%至1280万,其中高评分(4.5星以上)餐饮商户占比提升至38%,这一数据背后是美团对供给侧的深度赋能。
一方面,美团通过“商户成长计划”为中小商家提供数字化工具——例如智能点餐系统可分析用户历史订单推荐搭配菜品,降低厨房备餐损耗;供应链金融产品帮助商家解决采购资金周转问题;“爆品打造”服务则基于区域消费大数据,指导商家推出符合本地口味的新品(如华南地区的“椰子鸡煲”、华北地区的“酱烧茄子饭”)。另一方面,美团持续引入高品质商户,包括连锁品牌旗舰店(如海底捞、喜茶)、精品咖啡店(如Manner、Seesaw)以及健康轻食专门店,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我们不仅要让用户‘有得选’,更要让他们‘选得好’。”王兴透露,目前美团高端餐饮订单占比已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22%。
2. 稳定履约:准时率的“最后一公里”攻坚
外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能否在承诺时间内将餐品完好送达。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美团外卖准时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98.2%,差评率下降至0.3%(行业平均约0.5%),这一成绩得益于其“超脑”即时配送系统的持续迭代。
该系统整合了AI算法、物联网设备与骑手反馈数据,能够实时预测订单高峰时段(如午餐11:30-12:30、晚餐17:30-18:30)的区域供需关系,并动态调整骑手调度策略。例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系统会优先分配距离近、经验丰富的骑手接单,并通过“智能保温箱”保障餐品温度;针对偏远区域,美团则通过“众包+专送”混合模式扩大覆盖范围,同时与便利店、快递柜合作设置临时存放点,减少因用户不在家导致的配送失败。王兴特别提到:“我们始终认为,骑手是美团履约网络的核心资产——2025年上半年,美团为骑手提供了超过10亿元的职业伤害保障补贴,并上线‘骑手服务评价系统’,让用户的反馈直接推动服务改进。”
3. 合理价格:平衡用户实惠与商家可持续性
“便宜不是目的,让用户花合理的钱获得高价值的服务才是关键。”王兴强调,美团反对“低价内耗”,但同样重视用户的性价比需求。其策略是通过规模化采购与技术降本,帮助商家优化成本结构,最终让利给消费者。
例如,美团推出的“联合采购平台”已覆盖全国超80%的餐饮商户,通过聚合中小商家的食材需求(如大米、食用油、调味品),与益海嘉里、海天味业等头部供应商谈判获得批量折扣,平均帮助商家降低采购成本3%-5%。同时,美团的“智能出餐系统”可通过分析历史订单数据,建议商家调整备餐量(避免浪费)和出餐顺序(优先制作高频单品),提升厨房人效。这些举措使得商家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能够将节省的成本转化为用户端的优惠(如满减活动、会员折扣),而非单纯压缩自身利润。财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美团外卖用户的单均消费金额同比持平,但复购率提升了5%,印证了“合理定价”策略的有效性。
长期主义的胜利:从竞争防御到生态共建
在王兴看来,外卖行业的终极竞争不是“谁抢得多”,而是“谁能走得远”。美团反对内卷的本质,是对商业规律的尊重——只有当行业整体健康(商家有钱赚、骑手有尊严、用户有信任),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1. 商家生态:从“流量入口”到“成长伙伴”
美团不仅关注商家的短期订单量,更注重其长期经营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新开业的餐饮商户,美团提供“前三个月零佣金”扶持政策,并通过“商家学院”开设线上课程(涵盖营销技巧、用户运营、食品安全规范),帮助商家快速度过冷启动期;对于成熟品牌,美团则开放数据洞察工具(如周边3公里用户画像、竞品对比分析),支持其精准制定营销策略。王兴透露:“我们希望与商家建立‘共生关系’——他们发展得好,美团才有持续的价值。”
2. 用户信任:从“交易完成”到“情感连接”
外卖不仅是商品交付,更是服务体验的传递。美团通过“放心吃”食品安全保障计划(覆盖超90%的活跃商户,承诺餐品问题先行赔付)、“绿色外卖”倡议(鼓励商家使用可降解包装,用户选择“无需餐具”可获积分奖励),以及“社区化运营”(如组建用户反馈社群,定期邀请用户参与菜品研发讨论),不断强化与用户的情感纽带。财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美团外卖的用户满意度达到92.7%,创历史新高。
3. 行业责任:从“竞争者”到“规则制定者”
作为行业龙头,美团正积极推动外卖生态的规范化发展。例如,牵头制定《餐饮外卖服务履约标准》,明确配送时效、餐品包装、售后服务等核心指标;联合行业协会开展“商家信用评级”,将食品安全记录、用户评价等纳入考核体系;此外,美团还通过技术创新助力碳中和——其“智能路径规划系统”每年可减少骑手空驶里程超10亿公里,相当于降低碳排放约20万吨。
结语: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美团的底气来自哪里?
2025年的外卖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消费需求分化(有人追求极致性价比,有人愿意为高品质付费)、技术变革加速(无人机配送、AI厨师等概念落地)、政策监管趋严(反垄断、数据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但正如王兴所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美团始终相信,把用户价值放在首位、把基础能力做扎实的企业,终将穿越周期。”
从反对内卷的鲜明立场,到“优质供给、稳定履约、合理价格”的战略坚守,美团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竞争力不是短期的市场份额数字,而是长期积累的用户信任、商户生态与技术壁垒。在这个意义上,美团的“长期主义”不仅是对竞争的回应,更是对行业未来的担当——它不仅是外卖赛道的领跑者,更是健康商业生态的共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