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浪潮下,高德地图于6月5日正式发布其智能眼镜解决方案,标志着导航服务正式迈入”AI+AR”新纪元。该方案依托阿里AI大模型、北斗高精定位技术及Planner-Executor技术架构,推出全球首个集”感知、规划、执行、表达”于一体的全链路AI导航智能体(NaviAgent),并与Rokid、雷鸟创新、逸文、星纪魅族等头部AR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开放生态。
全链路AI导航智能体:重新定义人机交互
高德此次发布的NaviAgent并非简单的导航工具,而是一个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数字向导”。其核心技术突破在于:
- 多模态感知系统:通过AR眼镜的摄像头、IMU传感器及北斗高精度定位,实时构建用户周边三维环境模型,精准识别道路、建筑、人流密度等信息。
- 动态路径规划引擎:结合AI大模型的预测能力,不仅提供最优路线,还能根据实时路况(如事故、拥堵、天气变化)动态调整方案。例如,在骑行场景中,系统会自动推荐阴凉坡度优化的路径,并提示剩余体力消耗时间。
- 自然语音交互:支持复杂指令操作,如”避开收费路段,途经咖啡馆,30分钟后到达”,系统会即时分解任务并生成可视化导航指引。
AR场景化应用:从导航到生活服务的无缝融合
高德智能眼镜解决方案将导航功能与本地生活服务深度结合,打造”所见即所得”的沉浸式体验:
- 景点智能解说:当用户注视古建筑或博物馆展品时,AR界面会自动弹出结构化信息卡,包含历史背景、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用户评分,并支持语音讲解。
- 餐饮娱乐推荐:基于地理位置和用户偏好,实时推送周边高分餐厅、网红打卡点,并提供排队时长预测、人均消费参考等实用数据。
- 骑行与户外场景优化:针对运动爱好者,系统可显示骑行公园的坡度分布、最佳路线、沿途补给点,甚至结合气象数据预警紫外线强度。
生态合作:构建”AI+AR”导航联盟
高德此次联合多家AR硬件厂商,旨在打破设备与服务的壁垒:
- 硬件适配:解决方案兼容Rokid Air、雷鸟X2等主流AR眼镜,支持跨平台数据同步,用户可在不同设备间无缝切换导航任务。
- 开发者开放平台:高德开放NaviAgent的API接口,鼓励第三方开发者接入本地服务资源,如共享单车调度系统、景区导览内容等,进一步丰富生态场景。
- 数据安全保障:依托阿里云的隐私计算技术,确保用户位置信息在导航过程中的加密处理,符合GDPR及国内数据安全法规要求。
行业意义:AR导航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
业内专家指出,高德的方案解决了AR导航长期存在的三大痛点:
- 环境适应性:通过北斗高精定位+AI环境感知,即使在GPS信号弱的室内或隧道场景仍能保持导航连续性。
- 交互自然性:摒弃传统AR导航的”箭头叠加”模式,采用语义化理解与视觉引导结合的方式,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 商业可持续性:通过与本地生活服务商的分成合作,探索AR导航的盈利模式,避免沦为纯工具类应用。
高德地图副总裁表示:”NaviAgent的诞生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人-环境-服务’关系的重构。未来,AR眼镜将成为城市生活的超级入口,而高德的目标是成为这个入口背后的’数字大脑’。”
据悉,该解决方案将于第三季度正式开放内测,首批合作硬件厂商的产品将率先搭载这一功能。随着AI大模型与AR技术的持续迭代,”所见即导航”的时代或将成为现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