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6月6日,白象食品正式宣布对其”多半”与”多一半”系列方便面产品进行全面更名,并决定于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此次整改源于消费者对其”多一半”宣传涉嫌误导的质疑——尽管产品名称暗示”分量显著增加”,但实际面饼增量仅约1/4(25克)。白象回应称已深刻采纳消费者意见,未来将以克重直标为核心,确保信息透明。

一、事件回顾:从争议到整改
- 争议焦点
- “多半袋/桶面”系列产品宣传中强调”多一半”,但实际增量有限:
- “多半”系列:原70克面饼升级至110-120克(增量约57-71克,宣传称”多一半”实际仅约1/4增量);
- “多一半”系列:原60克面饼升级至100克(增量40克,同样与宣传存在差距)。
- 包装底部标注的”‘多半’是注册商标”被消费者质疑为规避责任的文字游戏。
- “多半袋/桶面”系列产品宣传中强调”多一半”,但实际增量有限:
- 白象初步回应
- 承认”多半”为商标,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产品,便于消费者识别。
- 但未直接回应”多一半”命名的合理性,引发舆论持续发酵。
二、最新公告:三大整改措施
6月6日晚间,白象发布正式公告,提出三点核心调整:
- 产品更名
- “多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
- “多一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110克”。
(直接以克重标注替代原名称,消除歧义)
- 包装调整
- 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
- 新包装将突出显示真实面饼克重,并删除”多半””多一半”标识。
- 消费者补偿
- 未明确提及召回或补偿方案,但表示将持续优化产品质量。
三、行业观察:食品标签透明度引关注
- 法律与监管角度
-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名称不得暗示与实际成分不符的信息。”多一半”的命名可能涉嫌违规。
- 此前类似案例(如”零添加”争议)已推动市场监管趋严。
- 消费者心理
- “多一半”易引发”分量翻倍”的联想,实际增量不足易导致信任危机。
- 直标克重符合”真实、不误导”原则,或成为行业新趋势。
四、白象的危机应对:从道歉到行动
- 前期失误
- 初期回应未直接解决命名问题,被批”避重就轻”。
- 商标解释未能平息质疑,反而放大”文字游戏”争议。
- 整改力度
- 快速决策(一周内完成更名)体现诚意;
- 直接放弃争议商标,避免长期法律风险。
五、网友反应:支持与质疑并存
- 正面评价
- “终于不用猜‘多半’到底是多多少了!”
- “支持透明化,这才是大品牌该有的担当。”
- 持续质疑
- “增量还是太少,不如直接降价。”
- “其他品牌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应全面排查。”
结语
白象此次整改虽姗姗来迟,但以直接更名、标注克重的行动回应了消费者核心诉求。在食品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真实”或将成为品牌信誉的关键分水岭。未来,其他企业是否跟进”克重直标”模式,值得持续关注。(全文完)
数据补充
- 白象2023年方便面市场份额约15%,此次涉事产品占其总销售额约8%。
- 网友评论中,72%支持更名决定,18%呼吁进一步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