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生鲜零售战火重燃:美团携”小象超市”杀入沙特,中外玩家激战万亿蓝海——从Keemart补贴大战到叮咚战略转向,解析中国生鲜电商出海新逻辑


一、沙特战场:美团重仓前置仓,Keemart补贴”烧”出市场缺口

2025年6月,沙特利雅得市民发现,外卖平台Keeta首页悄然上线了一个新入口——“Keemart”。这个由美团旗下前置仓业务”小象超市”改造而来的品牌,正以**”1里亚尔(约1.9元人民币)买芒果”**的夸张补贴,试图撬开中东生鲜零售市场。

1. 重资产模式下的”沙特野心”

与国内收缩社区团购不同,美团选择在沙特押注前置仓+即时配送的重资产模式:

  • 高成本投入:沙特租金约为国内3倍,履约成本(配送+仓储)占比超40%,但美团仍计划2025年覆盖利雅得全城;
  • 本地化改造:Keemart团队租下利雅得核心商圈Five Savings商场对面4000㎡办公区,直接对标当地中产消费场景;
  • 补贴凶猛:首单1里亚尔爆款、每周15%-20%折扣、”买一送一”等活动,复制国内早期扩张策略。

一位接近美团的业内人士透露:”沙特30岁以下人口占比63%,且高温天气下生鲜线上需求旺盛,但本地供应链分散,这正是美团的机会。”

2. 竞争格局:本土玩家环伺,美团胜算几何?

沙特生鲜赛道已存在**Jahez(自营配送)、Nana(前置仓)**等本土劲敌,其优势在于:

  • 本地化供应链:Jahez与沙特农场直接合作,缩短链路降低成本;
  • 政府关系:部分企业获沙特”2030愿景”政策扶持。

但美团凭借Keeta的9个月试水(覆盖9座百万人口城市)和补贴弹药,短期内或能快速起量。不过长期来看,如何平衡高成本与盈利,仍是悬顶之剑。


二、出海路线分化:拼多多”轻装上阵”,叮咚战略急刹车

与美团的重资产模式不同,中国其他生鲜玩家正探索更低成本的出海路径:

1. 拼多多:香港试水”供应链出海”

  • 模式创新:通过香港DFI零售集团合作,以**”预制菜+应季蔬菜”**切入,避开前置仓重投入;
  • 目标明确:首年1亿港元销售额,依赖主站集运物流降低成本。

2. 叮咚买菜:放弃沙特转向国内

  • 战略调整:2024年曾计划进军沙特,但发现成本过高后紧急叫停,转而聚焦香港;
  • 品牌困境:在香港惠康超市上架的蔬菜缺乏独立品牌标识,陷入”低价引流-低毛利”循环。

行业观察

  • 香港成”练兵场”:因便利店密度高、用户习惯差异大,成为测试模式的低成本试验田;
  • 供应链为王:叮咚等企业转向商品出海(如预制菜),试图绕过零售基础设施竞争。

三、行业趋势:从”烧钱换增长”到”精细化运营”

国内生鲜电商已进入存量厮杀阶段,出海成为必然选择,但策略明显分化:

1. 美团:复制”外卖经验”,打造即时零售生态

  • 路径依赖:从外卖(Keeta)→闪购→小象超市,逐步覆盖高客单品类;
  • 长期主义:即使短期亏损,也要通过规模化降低履约成本,构建护城河。

2. 行业共识:避开”社区团购”老路

  • 模式升级:多多买菜、叮咚等转向**”商品出海+供应链服务”**,减少终端投入;
  • 盈利压力:社区团购集中订单模式难以持续,需拓展高毛利品类(如3C、日化)。

3. 下一站:巴西与东南亚

美团已宣布5年内投资10亿美元进军巴西,而拼多多、阿里也在布局东南亚——这些市场同样具备人口年轻化、线上渗透率低的特征。


四、挑战与机遇:中东市场的”甜蜜与荆棘”

1. 机遇

  • 市场空白:沙特生鲜电商渗透率不足10%,远低于中国;
  • 政策红利:沙特”2030愿景”鼓励外资进入零售业。

2. 挑战

  • 文化差异:斋月等宗教习俗影响消费节奏;
  • 本土竞争:Jahez等企业已占据先发优势;
  • 成本控制:沙特人力成本是中国的2倍,配送效率成关键。

结语:出海不是终点,而是新竞赛的起点

从美团Keemart的补贴大战到叮咚的战略收缩,中国生鲜电商的出海故事正上演新篇章。“烧钱换市场”的粗放时代结束,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中东是下一个战场,但这里的规则更残酷——要么成为龙头,要么沦为炮灰。”

(全文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