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造车新势力逆袭真相:货拉拉、金鱼、楚能能否撕开红海缺口?


一、2025年造车窗口期关闭,新势力为何仍“前赴后继”?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蓝海厮杀”演变为“红海绞杀”。比亚迪以26.9%的市占率稳坐龙头,理想、问界、零跑等头部品牌瓜分剩余份额,价格战将行业利润压缩至极限。政策层面,资质审批收紧、产能利用率不足倒逼行业出清,技术代差更是让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然而,货拉拉、金鱼汽车、楚能新能源却在此时高调入局,引发行业热议:它们究竟是“自杀式冲锋”还是另有所图?


二、货拉拉:物流巨头的“数据闭环”野心

6月5日,货拉拉通过服务号预告首款纯电厢式货车“多拉八方”,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其由长安跨越代工,货厢容积达7.8m³,续航约300km。这款车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物流平台的战略野心:

  • 车联网数据闭环:通过自研车辆植入传感器,实时采集载重、电量、货物状态等数据,优化派单算法并定制保险服务。
  • 生态整合:从平台服务商升级为“运力服务商”,掌控司机、车辆、货物全链条,提升调度效率并挤压竞争对手。
  • 资本故事:作为上市企业,货拉拉需寻找新增长点,造车是其垂直整合的关键一步。

成败关键在于能否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并构建不可替代的物流生态。若失败,则可能沦为“资本市场的噱头”。


三、金鱼汽车:山寨跑车背后的“传销疑云”

郑州车展上,金鱼汽车首款纯电跑车因酷似保时捷911引发争议。官方宣传其与海马新能源合作,但后者紧急辟谣。更可疑的是其“合伙人模式”:

  • 1000元成“一星合伙人”,推荐奖励层层分润,模式与传销高度相似。
  • 无生产资质:工信部系统未查询到其生产企业信息,合法性存疑。

业内猜测,金鱼汽车或是资本操盘的“融资游戏”,借造车概念圈钱,实际并无真实量产能力。


四、楚能新能源:电池巨头的“降维打击”

与货拉拉、金鱼不同,楚能新能源的造车逻辑更为扎实:

  • 全产业链优势:坐拥110GWh电池产能、300余家4S店渠道,可自供电池并控制成本。
  • 技术积累:以储能电池起家,2024年出货量已超20GWh,供货东风、一汽等车企。
  • 对标比亚迪:若成功造车,或成第二个“电池+整车”一体化巨头。

但其挑战在于:如何突破比亚迪的技术壁垒和品牌认知度,避免重蹈威马、高合的覆辙。


五、造车窗口期关闭后的生存法则

尽管三家新势力背景各异,但它们面临的共同困境是:行业已从“机会主义”转向“巨头精耕”

  1. 政策紧箍咒:资质审批“只减不增”,产能利用率不足倒逼行业出清。
  2. 市场固化:头部品牌占据80%份额,新品牌缺乏溢价能力。
  3. 技术代差:固态电池、城区NOA等技术迭代加速,后来者需押注未来。
  4. 资源垄断: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形成护城河,新玩家难获土地与供应链支持。

六、结语:逆袭还是陪跑?

货拉拉、金鱼、楚能的入局,折射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后的疯狂”。对货拉拉而言,造车是生态战略的延伸;对金鱼汽车,可能是资本游戏的烟雾弹;而对楚能新能源,则是一场豪赌。但无论如何,2025年的造车新势力已难复制小米当年的“天时地利”,它们的故事更像是行业红海中的“挣扎者”,而非颠覆者。

(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