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小鹏的”情绪价值”觉醒:从技术极客到营销高手
7月3日晚,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难掩兴奋。”3分钟订单量?和小米YU7的20万辆比简直不值一提!”他嘴角难压的笑意,暴露了内心的得意。这款起售价19.58万元的中型纯电SUV,开售9分钟大定破万,却选择低调处理后续数据——何小鹏坦言,雷军的”情绪营销”已让他彻底改变认知。

过去一年,何小鹏从”技术宅”转型为”情绪价值”信徒。他在采访中总结:”产品四要素从’科技+艺术+品质’升级为’科技+艺术+品质+情绪’。”小鹏G7的三大卖点——全球量产车最高算力(Ultra版2250 TOPS)、行业顶尖智能座舱(图灵芯片+骁龙8295P总算力超800 TOPS)、家庭友好设计(太极AI底盘+800V高压平台),均被包装成”未来科技体验”的情绪锚点。网友对22.58万元Ultra版的追捧,印证了何小鹏的判断:”用户相信我们的OTA能力和算力变现潜力。”
二、Model Y狙击战:纯视觉方案与”长板理论”
小鹏G7明确定位”家庭用户版Model Y”,但何小鹏强调两者”赛道不同”。G7砍掉激光雷达,采用与特斯拉相同的纯视觉智驾方案,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价格竞争力——比Model Y低约3万元。
技术路线上,G7押注”长板理论”:
- 算力暴力堆砌:Ultra版三颗图灵芯片算力达2250 TOPS,远超特斯拉HW 4.0的720 TOPS;
- 舒适性升级:太极AI底盘通过AI预判路况,隔音表现宣称超越奔驰GLE;
- 补能效率:800V高压平台+5C超充,缓解续航焦虑。
行业人士对比发现,G7与小米YU7风格迥异:前者主打”舒适科技”,后者偏向”运动豪华”。这种差异化策略试图覆盖更广受众——既吸引Model Y的家庭用户,又分流追求智能化的年轻群体。
三、盈利难题与”爆款组合拳”:MONA M03到G7的突围逻辑
尽管G7订单亮眼,但投资者担忧小鹏的盈利前景。2024年财报显示,小鹏毛利率仅14.3%,而芯片研发已投入数十亿元。何小鹏却信心十足:”第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战。”支撑这一判断的,是小鹏的”爆款矩阵”:
- MONA M03(11.98万起):A级轿车销冠,验证低价走量模式;
- P7+(18.68万起):C级轿车亚军,提升品牌溢价;
- G6(17.68万起):B级SUV市场占位。
加上G7的19.58万起售价,小鹏形成从12万到23万元的密集产品线,覆盖主流新能源市场。更长远布局中,汇天飞行汽车(2026年量产)和人形机器人(目标同年底)正在储备新增长极。
四、隐忧与挑战:图灵芯片售后争议与市场竞争
G7的火爆背后仍有隐忧:
- 图灵芯片售后安装:需用户到店升级,引发”变相加价”质疑;
- 价格战风险:比亚迪、吉利等品牌持续降价,小鹏的”技术溢价”能否持续?
- 小米YU7威胁:雷军同样擅长”情绪营销”,YU7的运动操控定位可能分流年轻用户。
行业分析师指出,小鹏需平衡研发投入与短期利润,而G7的表现将成为关键试金石。”如果月销能稳定破万,小鹏的盈利拐点将提前到来。”
结语
从小鹏G7的定价策略到营销话术,雷军的影子若隐若现。这场”学雷军”的转型能否成功?9分钟破万的订单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情绪价值转化为持续的销量增长。在特斯拉、小米、比亚迪的围剿下,小鹏需要证明:技术极客的标签,也能讲好情绪商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