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一周年,游科官宣《黑神话:钟馗》

8 月 20 日,在德国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活动上,游戏科学正式公布《黑神话》系列第二部作品《黑神话:钟馗》的首支 CG 先导预告片。这意味着,自 2020 年 8 月 20 日公布以来便备受关注的《黑神话》,正式成为一个系列化品牌。

《黑神话:钟馗》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目前剧情和玩法尚在构建中,暂无法向玩家展示实机内容。游戏科学 CEO 冯骥发文透露,团队原本已经开始制作《黑神话:悟空》DLC,今年他与游戏科学另一名创始人杨奇一拍即合,决定先投入新作品的开发,展现 “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

从悟空到钟馗

《黑神话:钟馗》首支 CG 先导预告片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剪纸” 中汲取灵感,以剪纸动画风格开场,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世界。画面中,钟馗骑着老虎穿梭于云雾之间,手持法器,展现出其强大的捉鬼能力。视频结尾处,钟馗的一句台词 “捉我们的人来了”,既点明主题,又暗合钟馗辨明正邪的神职特性。

钟馗作为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其形象兼具文武双全的特质。据《唐逸史》记载,钟馗原为唐代士子,因貌丑落第而亡,后被封为 “驱魔大神”。游戏科学此次选择这一角色,看中的正是其丰富的传说背景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钟馗既能斩妖除魔,又能号令百鬼,这种双重身份为游戏玩法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虽然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游戏科学并未透露本作是否将延续动作角色扮演的核心框架。由于主角能力的本质差异,战斗系统预计将进行重大革新。钟馗作为 “鬼王” 的特性,可能带来召唤灵体协同作战的新机制,这与孙悟空依靠自身武艺的战斗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开发团队表示正在探索 “更具策略性的战斗体验”。

“黑神话” 品牌的系列化运作,标志着游戏科学从单一产品开发向 IP 生态构建的战略转型。这种模式既能够保持品牌热度,又能通过不同作品展现中国神话的丰富内涵。选择钟馗作为第二部作品的主角,体现了游戏科学在题材选择上的巧思 —— 既保持神话主题的连贯性,又通过角色特性差异带来新鲜体验。

游戏科学表示将利用自研引擎的升级版本,进一步提升画面表现力和物理模拟效果。同时,团队强调将在叙事手法和关卡设计上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力求在保持系列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突破。

从悟空到钟馗,“黑神话” 系列正在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游戏宇宙。这种基于传统神话的现代演绎,不仅丰富了全球游戏题材的多样性,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载体。随着系列作品数量的增加,这些数字内容正在成为海外玩家了解中国神话体系的重要窗口。

游戏科学的转型

在 2024 年 8 月 20 日《黑神话:悟空》上线之前,游戏科学每年 8 月 20 日都会公布《黑神话:悟空》的实机视频或线下试玩情况。今年 8 月 20 日,游戏科学没有如玩家猜想的那样,公布《黑神话:悟空》DLC(Downloadable Content,即可下载内容)最新消息,而是披露了新作《黑神话:钟馗》的预告片。

对于这一选择,冯骥在微博发文称,《黑神话:悟空》发售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自己过得 “云里雾里”。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自己反而陷入 “迷茫、虚无与惶恐”。目标感的突然真空,叠加外界对 DLC 的巨大期待所带来的压力,让自己陷入了 “表面推进 DLC,内心渴望突破” 的境地。直到今年,自己与杨奇一拍即合,决定先投入黑神话新作的开发。

“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拘定法,从零开始。” 冯骥表示,《黑神话:悟空》的 DLC 并没有被放弃,“西游,不会到此为止。” 未来,团队会以 “更完整、更扎实的方式,准备妥当后,再正式回来”。

《黑神话:悟空》发售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据游戏科学官方透露,《黑神话:悟空》上线 10 个月,全球销量突破 2800 万份,总收入超 90 亿元。在商业成功之外,《黑神话:悟空》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在去年底举办的 TGA2024(The Game Awards 2024,即 “2024 年度游戏大奖”)上,《黑神话:悟空》获得了 “最佳动作游戏” 和 “玩家之声” 两个奖项。

不过,在《黑神话:悟空》发售后,游戏科学也遭遇了一些波折。今年 2 月,有媒体报道,游戏科学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比例或达三分之一。对此,游戏科学回应称,此次调整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旨在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从此次《黑神话:钟馗》的公布可以看出,经历风波的游戏科学,正在加速推进从单一产品开发向 IP 生态构建的战略转型。除了《黑神话:钟馗》,天眼查显示,游戏科学早在 2020 年就为 “黑神话小倩”“黑神话姜子牙” 等注册了多个类型的商标。未来,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神话人物,或许都会出现在 “黑神话” 系列作品中。

此次《黑神话:钟馗》的公布,也延续了游戏科学每年 8 月 20 日汇报工作进展的传统。《黑神话:悟空》各大社媒平台官方账号也从 “黑神话:悟空” 更名为 “黑神话”,未来黑神话系列所有游戏的官方信息都会通过同名账号 “黑神话” 来发布。这意味着,《黑神话:悟空》不再是游戏科学旗下唯一单机大作,而是作为 “黑神话宇宙” 的开篇之作,与后续作品《黑神话:钟馗》等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元的游戏世界。

国产 3A 游戏的新征程

《黑神话:悟空》上线后,国产 3A 游戏赛道迅速升温。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297.6 亿元,同比增长 14.4%。其中,客户端游戏收入 792.5 亿元,同比增长 22.3%,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这一增长态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黑神话:悟空》等高品质国产单机游戏的推动。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让更多国内游戏厂商看到了 3A 游戏的市场潜力。在《黑神话:悟空》立项之时,国内几乎没有专注于 3A 单机游戏开发的团队。如今,网易、腾讯等大厂纷纷入局,公布了各自的 3A 游戏项目。例如,网易的《射雕》《燕云十六声》,腾讯旗下北极光工作室群的《无限法则》,以及烛龙信息科技的《古剑》等,都在尝试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3A 游戏。

这些国产 3A 游戏在题材选择上,多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武侠、神话、历史等。在技术层面,国内厂商积极投入研发,提升游戏的画面质量、物理模拟、AI 智能等核心指标。例如,米哈游自研的 “崩坏:星穹铁道” 引擎,在图形渲染和开放世界构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网易的 “伏羲” AI 引擎,则为游戏中的智能交互和内容生成提供了强大支持。

然而,国产 3A 游戏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3A 游戏的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据统计,一款中等规模的 3A 游戏开发成本在 5000 万至 1 亿元之间,大型 3A 游戏的开发成本则可能超过 5 亿元。如此高昂的成本,对游戏厂商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其次,国产 3A 游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还需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尽管《黑神话:悟空》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来看,国产 3A 游戏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仍有待提高。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游戏品牌,是国产 3A 游戏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国内游戏行业在高端技术人才、创意人才和国际化运营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也是推动国产 3A 游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黑神话:钟馗》的公布,游戏科学为国产 3A 游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黑神话:悟空》成功的基础上,《黑神话:钟馗》能否再次突破,为玩家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值得期待。而对于整个国产 3A 游戏行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创新,提升品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游戏品牌,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