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鳄鱼上架阿里拍卖,需竞买人自行抓捕引热议

在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拍卖平台上,一向不乏各类新奇独特的拍品。前有因主人债务问题被推上拍卖台的呆萌狸花猫,以其特殊 “抵债” 身份吸引众人目光;而如今,一批更为引人注目的 “特殊货物” 现身 —— 活鳄鱼。此次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在阿里拍卖公开变卖一批鳄鱼,总重约 2500 斤,起拍价 16.8 万元,令人咋舌的是,竞买人不仅需具备特定资质,还得自行负责抓捕这些凶猛的爬行动物。

此次拍卖的背后,是被执行人胡诚礼复杂的商业境遇。胡诚礼,这位曾在广东鳄鱼产业领域叱咤风云的女企业家,有着 “中国第一位女性驯鳄师”“鳄鱼女神” 等诸多响亮名号,过往常因在鳄鱼养殖、驯化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被媒体竞相报道。然而,商业浪潮变幻莫测,自 2020 年起,她陷入财务困境,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人员名单。此次鳄鱼被拍卖,正是源于她拖欠修建鳄鱼池的工程款,法院为清偿债务,依法对其名下资产进行处置。

从拍卖公告的详细内容来看,诸多特殊条款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这批鳄鱼的起拍单价(第二次拍卖)定为 67.2 元 / 斤,总重量暂估 2500 斤,总价 16.8 万元,成交后需根据现场实际清点、称重结果确定最终交付重量,并按照 “多退少补” 原则结算款项。值得注意的是,被执行人胡诚礼称这些鳄鱼为种鳄,具备繁育、繁殖能力,年龄多在 18 岁以上,体重最高超 1000 斤,相关情况需由买受人自行甄别。此外,鳄鱼在农业农村局备案登记为 “湾鳄”,但胡诚礼又表示实际为 “暹罗鳄”,这一差异同样让竞买人自行判断,以实际交付物种为准。

在资质要求上,法院明确规定,竞买人需持有鳄鱼类《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同时具备接纳相应数量鳄鱼所需的养殖场地、抓捕资质、运输资质方可参与竞拍。并且,在竞得拍卖物、交齐拍卖成交价款并经法院通知到场后,一系列棘手工作均需竞买人自行完成,包括办理抓捕运输报批、报备手续,自行负责抓捕(因是种鳄,不适宜电击抓捕)、称重、装卸、运输拍卖物等工作,相关费用也需自行承担。

8 月 19 日,法院网拍辅助机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们不会负责抓捕鳄鱼,需竞拍人自行操作,并强调鳄鱼健康状况良好。实际上,此次拍卖已非首次尝试,早在 6 月 27 日的第二次拍卖就因无人报名出价而流拍,如今进行的是第三次拍卖,截至目前,该变卖物仅显示 “0 人想要,2 人设置提醒,554 次围观”,依旧鲜有人问津。

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网友纷纷在相关报道下留言评论,有人调侃:“这谁敢拍啊,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鳄鱼‘反客为主’,把自己变成它的‘盘中餐’。” 还有人理性分析:“能参与竞拍的人肯定得是专业从事鳄鱼养殖行业的,有相关资质和经验,但自行抓捕这一要求还是太有挑战性了。” 也有网友提出建议:“既然鳄鱼主人有过专业养殖团队,能否联系原工作人员协助抓捕,或者由法院组织专业抓捕团队,费用由竞买人承担,这样或许能解决问题。”

在法律层面,江苏新高的(淮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巧玲指出,司法拍卖本质上是债务清偿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部分社会价值的方式,只要有价值的物品,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均可进行拍卖。但此次鳄鱼拍卖,涉及野生动物处置,不仅要遵循一般拍卖流程,还需严格遵守《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有法律界人士担忧,若拍卖流程、资质审核等环节出现漏洞,可能导致非法交易、物种保护风险等问题。

此次活鳄鱼上架阿里拍卖事件,无疑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司法实践与特殊资产处置交织的复杂场景。它既凸显了法院在执行债务清偿时面临的挑战,也促使社会各界重新审视特种养殖行业背后的法律规范、商业风险以及资产处置难题。未来,随着拍卖进程推进,人们期待看到一个既能保障债权人权益,又能妥善处理这些特殊 “拍品” 的解决方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