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潮流瞬息万变的餐饮江湖,“山野风” 正以破竹之势成为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现象。从火锅到烤肉,从快餐到咖啡,这股源自自然的风潮如同一场绿色风暴,席卷各大品类,让都市食客们纷纷为其倾心。但当 “山野” 从一种特色沦为泛用的营销标签,这场餐饮狂欢还能持续多久?是真正的行业革新,还是转瞬即逝的泡沫?让我们深入探寻这股 “山野风” 背后的秘密。

山野风,吹遍餐饮全品类
曾几何时,山野风还只是火锅赛道中异军突起的 “网红概念”,如今却已成功 “出圈”,成为餐饮行业集体追逐的新方向。众多餐饮品牌纷纷披上 “山野” 的外衣,试图在这场潮流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小泡熊・雲岭烤肉・山系火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店巧妙地将 “烤肉” 与 “火锅” 两大热门品类融合,以人均 69 元的超高性价比自助模式,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店内主打云南特色山野食材,山野黑松露、云岭百香果等珍稀美味纷纷登场,让顾客在大快朵颐之际,仿佛置身于彩云之南的山野之间。更贴心的是,店里还精心准备了 “回本攻略”,手把手教顾客如何点菜最划算,这种从味蕾到心理的全方位 “山野” 体验,实实在在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冷遇见暖融合烤肉同样不甘示弱,作为郑州首家 “山系融合烤肉”,在产品上大胆创新,将沙姜、香菜等山野香料巧妙融入烤肉之中,每一口肉都散发着独特的清香,为传统烤肉赋予了全新的风味。在空间设计上,店铺营造出山谷小庭院般的悠然氛围,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山间的宁静与松弛,仿佛繁忙的都市生活已被隔绝在外。
土菜馆作为与 “山野” 天然契合的品类,在这股风潮中更是如鱼得水。赣乡野・江西小炒即将在北京朝阳万象汇开出首店,其以赣鄱食材为核心,坚持现点现炒,力求还原食材的原汁原味与锅气。招牌菜萍乡小炒肉、小炒高安黄牛肉等,每一道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门店设计将乡野元素巧妙移植进城市,绿色与铜色的搭配营造出质朴而温暖的氛围,让顾客仿佛穿越回江西的乡村厨房。小江溪・山野江西菜则另辟蹊径,在保留江西菜烟火气的基础上,推出 “轻山野” 新店型,既避免了与其他江西菜馆的同质化竞争,又凭借核心商圈的流量优势和独特定位,成功提升了品牌调性,吸引了众多追求品质与特色的食客。

山野米线也悄然崭露头角。山野边・云南生烫米线通过云南扎染、蓝色陶罐和甲马文化等元素,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就餐环境,让顾客仿佛瞬间从写字楼穿越到云南的山野边,沉浸式体验嗦粉的快乐。尽管目前门店数量有限,但已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云南米线界的 “新贵”。
山野咖啡馆同样在这股风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以北京松曲咖啡为例,店内绿植环绕,屋顶采用镂空与天窗设计,阳光透过绿叶洒下,营造出明亮通透的热带雨林氛围。在这里,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年轻人逃离喧嚣、释放压力的心灵栖息地,满足了都市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山野火锅,从 “轻奢” 到 “接地气”
回顾 2024 年的火锅市场,“山野火锅” 无疑是最大的黑马之一。凭借独特的山间氛围、丰富的野生食材和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彼时,头部山野火锅品牌人均消费高达 130 – 200 元,堪称火锅界的 “轻奢” 代表,让消费者在城市中也能享受到一场精致的山野美食之旅。
然而,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风向也悄然转变。如今,一波以自助、低价、券补贴为卖点的新品牌强势杀入,让山野火锅开始 “接地气”。“山野小火锅”“山野地摊火锅” 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放弃了以往的高端调性,转而走低价、快餐化或草根路线。
大渝火锅旗下的柳多多・云山野自助小火锅便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上个月,其全国首店在无锡落地,采用转转小火锅的便捷形式,将原本注重氛围的 “大场景沉浸” 简化为小锅 + 自助的实用模式。大众点评显示,单人自助仅需 59.9 元,儿童自助更是低至 29.9 元,还贴心推出了亲子套餐,主打家庭客群,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轻松体验山野火锅的魅力。
广州龙洞的黔小炊山野地摊火锅则彻底抛弃了高雅的外衣,走市井路线。店内装修风格贴近地摊小馆,桌椅摆放随意,灯光氛围充满烟火气。人均消费仅 44 元,锅底和荤菜单点,16 元一位的自助区包含丰富的蔬菜、米饭、调料和饮品,性价比极高,满足了追求实惠与便捷的消费者需求。
此外,“山野 + 鲜货” 组合的火锅品牌也在今年迅速崛起。“山野” 代表自然野生,“鲜货” 则精准击中消费者对食材新鲜与健康的关注,同时强调性价比。山间烫・山野鲜货火锅推出双人餐仅需 84 元的极致低价策略,9.9 元一位就能无限畅吃几十种云贵川山野菜,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以 “白菜价吃野菜”。朱欢喜山野鲜货自助火锅同样以自助模式降低消费门槛,59.9 元全场畅吃的口号极具吸引力,让消费者用实惠的价格享受丰富的美食体验。
低价化、快餐化、地摊化的趋势,让山野火锅赛道加速分化。曾经靠高端体验和稀缺食材称霸的头部品牌,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价格压力和调性挑战,曾经的 “轻奢光环” 正逐渐黯淡。
餐饮人,别被 “山野风” 迷了眼
低价化的 “山野火锅” 潮,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餐饮行业的诸多核心变化。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多层次的需求。高客单的山野火锅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家庭型自助、地摊化小火锅等新业态满足了中低消费群体的刚性需求。价格的下探,让更多人能够轻松体验 “山野” 的魅力,也促使赛道进一步分化。头部品牌不得不面对来自不同消费层次的激烈竞争,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性价比已成为当下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曾经靠沉浸式体验和稀缺食材吸引消费者的高端山野火锅,如今在自助、低价、券补贴等策略的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品牌若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在 “真材实料” 上持续发力,用高品质的食材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否则很难守住品牌价值。
当 “山野” 成为随处可见的营销标签,甚至出现 “伪山野” 现象时,其吸引力正逐渐被稀释。过度低价和盲目扩张,可能导致消费者对 “山野” 概念产生疲劳感,使其失去原本高端、自然的意象。在未来的竞争中,餐饮品牌比拼的或许不再是谁更 “山野”,而是谁能真正将 “真材实料做到极致”,将 “山野” 理念融入可持续的产品力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低价潮和概念泛滥的市场环境中,保持 “山野” 的独特吸引力和持久生命力。
“山野风” 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但也暗藏着诸多挑战与陷阱。餐饮人在追逐这股潮流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回归餐饮的本质 ——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 “山野” 盛宴中,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实现品牌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