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真不想做 “豆包手机”

近日,有报道称字节跳动正在研发 AI 手机,目前名称是 “豆包手机”,由中兴作为 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来代工,这款手机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早期主要用于字节跳动内部团队的测试,暂时没有对外售卖的计划。对此,字节跳动方面回应称,相关信息不实,豆包目前没有推出自己手机产品的计划。

其实,这已经不是字节跳动第一次被传要做手机产品。去年 12 月,市场传出字节跳动与努比亚合作开发 AI 手机的消息,双方计划 2025 年三季度推出定价 5000-7000 元产品,当时字节跳动予以否认。更早之前,2019 年 1 月,字节跳动收购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也引发市场对于字节将进入手机市场的猜测。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字节跳动做手机并非毫无渊源。2019 年,字节跳动收购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及团队,彼时外界就纷纷猜测字节跳动要进军手机行业。随后,坚果 Pro3、坚果 R2 等机型相继推出,不过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未能掀起太大波澜。究其原因,当时的手机市场已然是一片红海,竞争极为激烈,缺乏足够性价比和独特核心卖点的产品,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后来,随着 AI 浪潮的兴起,手机行业也开始向 AI 方向转型。去年年初,整个手机业界对于 “All in AI 手机” 的呼声颇高,众多厂商纷纷布局 AI 手机领域。然而,一年时间过去,消费者对于 AI 手机的热情却并不高涨。去年年末,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向超过 2.5 万名美国消费者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只有 19% 的受访者愿意为手机的 AI 能力支付溢价。在国内市场,情况也大致相同,消费者对于 AI 手机似乎并不买账。

消费者对 AI 手机不感冒,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并非生产力工具。虽然手机厂商大力推广的文档总结、文章撰写、通话摘要等功能具有 AI 特性,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在手机上处理文档、撰写文章的场景并不常见,需要通话摘要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除了诸如 “即圈即搜” 等真正能够改善用户使用体验的功能外,大部分手机上的 AI 功能给用户的感觉是 “华而不实”,实用性不足。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字节跳动凭借豆包在国内 AI 助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今年 6 月,背靠抖音生态的豆包月活已达 1.47 亿,成为国内 AI 助手领域的佼佼者。于是,市场上便传出字节跳动要做 “豆包手机” 的消息,不少人希望字节跳动能够凭借在 AI 领域的优势,为手机行业的 AI 发展打个样。

不过,从多方面来看,字节跳动做 AI 手机既无能力,也没必要。先看能力方面,尽管字节跳动在软件和内容领域实力强劲,但手机硬件领域的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极为复杂,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此前收购锤子科技团队后的手机业务尝试未取得成功,就已经说明在手机硬件领域,字节跳动还面临诸多挑战,短时间内难以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再从必要性角度分析,做手机硬件本身利润微薄。在这一轮涨价潮之前,国产 Android 手机普遍硬件微利,主要依靠后续的游戏联运、广告等软件业务盈利。而字节跳动作为互联网巨头,本身在广告等业务上的盈利能力就远超手机厂商,没必要涉足利润不高且竞争激烈的手机硬件制造环节。

更为关键的是,当下的市场环境对于字节跳动做 AI 手机极为不利。与当年苹果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时的情况不同,如今的科技巨头们对 AI 高度重视,凡是有能力的厂商都将 AI 视为战略重点。当年 iOS 生态能够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硅谷巨头彼时对智能手机的怀疑,以及谷歌在 Android 和 Chrome 之间的摇摆不定,从而给了 iOS 和 iPhone 发展的时间窗口。而现在,一旦字节跳动表现出做 AI 手机的意图,国内的华米 OV 等手机大厂必然会将其视为竞争对手,群起而攻之。如此一来,字节跳动做 AI 手机的结果很可能是举世皆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阻力。

相反,如果字节跳动不做 AI 手机,而是专注于为其他硬件厂商提供 AI 能力,将豆包的 API 开放给他们,反而能降低与手机厂商之间的敌意。对于那些没有足够实力自研 AI 的二三线手机厂商来说,与字节跳动合作,接入豆包来提升自家设备的 AI 能力,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这样,字节跳动可以将自己定位为 AI 能力供应商,在 AI 大模型价格战中,通过为更多硬件设备赋能,拓展豆包的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份额,增加自身在 AI 领域的影响力。此前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谈及大模型普遍降价时就曾表示,“这不是价格战,而是把成本降到合理价格,把应用做好,解锁更多场景。” 而通过与硬件厂商合作,正是解锁更多场景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字节跳动在 AI 硬件领域并非毫无动作,已经上市的 Ola Friend 智能体耳机以及正在研发的 AI 眼镜,都表明字节跳动在探索 AI 与硬件的结合。但这些尝试与做 AI 手机有着本质区别,耳机和眼镜等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格局相对没有手机市场那么激烈,而且它们能够作为 AI 能力的新载体,拓展 AI 应用的边界,与字节跳动将 AI 能力开放给硬件厂商的战略方向相契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字节跳动在 AI 领域想要扮演的角色,与华为在汽车领域有相似之处。华为凭借自身在通信、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参与到汽车产品的定义、用户体验设计以及核心技术采用等环节,虽然不直接造车,但对汽车产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字节跳动也希望凭借豆包大模型等 AI 技术,在 AI 硬件产品的定义、用户体验设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不愿将精力耗费在硬件产品的供应链整合和制造环节。

综上所述,对于字节跳动而言,做 “豆包手机” 并非明智之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专注于提供 AI 能力,与硬件厂商合作,解锁更多 AI 应用场景,才是其在 AI 领域持续发展、扩大优势的更好选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