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人间一年 AI 一天” 的技术加速度成为现实,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追问早已超越工具理性的范畴,延伸至文明演进的底层逻辑。2025 年外滩大会上,业界先驱们围绕 AI 的能力边界、竞争核心、能源根基与进化方向展开深度对话,在解答四大终极问题的过程中,勾勒出一幅从当下焦虑到未来确定性的清晰路径图。

一问:AI 干活的黎明何时到来?—— 从荒漠到参天大树的进化之路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判断振聋发聩:”现在 AI 写文作画已超越 99.99% 的人,但真正让 AI 干活,还是一片荒漠。” 这种矛盾背后,是当前 AI 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 —— 香港大学马毅教授将其定义为 “种系智能” 阶段,依赖海量参数与预训练数据的大模型,如同尚未分化出大脑的原始生物,缺乏个体记忆与自主行动能力。
具身智能的探索正试图打破这一困局。外滩大会上,能炒菜、救人、放置雷管的机器人展示了 AI 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初步成果,但王兴兴指出,数据采集的质量瓶颈、多模态融合的技术壁垒、控制模态对齐的工程难题,仍是横亘在爆发前夜的三座大山。就像机器狗从废墟中救出婴儿的壮举背后,是无数次算法迭代与环境适配的积累。
这种积累需要新一代创业者的耐心。王兴兴以自身经历告诫:”忘记过去的经验,学习当下最新的知识”,在 AI 时代的公平竞技场中,聪明与愿做事的品质,终将让荒漠生长出参天大树。家长们 “孩子学什么才不被替代” 的焦虑,或许正该被这种面向未来的积极姿态所替代。
二问:AI 竞争的核心战场在哪里?—— 从地面开源到太空计算的维度拓展
“在开源这个时刻,OpenAI 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 萨姆・奥特曼的感慨,揭示了 AI 竞争的底层逻辑转变。正如 1998 年 Netscape 开源定义了互联网时代,开源模型与开放资源的争夺,正在重塑人工智能的权力格局。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的判断更为深刻:”光开源代码已不够,开放数据和计算资源是必经之路。”
这种争夺正突破地球的边界。之江实验室将 8B AI 模型送入由 12 颗卫星组成的 “三体计算星座”,创造了太空计算的新范式 —— 当卫星进入太阳轨道,数据无法传回地面处理时,太空原生的 AI 算力成为人类走出地球的前提。王坚的愿景极具想象力:”让每颗卫星开放给全世界任何人”,这种去中心化的太空协作,恰是 AI 时代竞争的终极形态。
星际 AI 的意义不止于探索。计算卫星的普及将催生 “太空即算力” 的新认知,就像当年互联网将服务器连接成虚拟大陆,AI 卫星网络正构建起宇宙级的智能基础设施。在王坚看来,”人类去火星的路上不能没有计算的陪伴”,这种对技术边疆的开拓,正是 AI 竞争从地面到太空的必然延伸。
三问:AI 的能源天花板如何突破?—— 从电力焦虑到核聚变的终极答案
100 万个 GPU 的耗电量相当于北京市用电量的八分之一,AI 当前 1.5% 的全球电力占比,正朝着 20% 的预测值狂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玄的结论直指核心:”AI 的终点是能源,能源的终点是核聚变。” 当 “地球大脑” 的能耗逼近人类大脑 20% 的占比,能源短缺将成为 AI 发展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资本已嗅到变革的气息。英伟达、谷歌、OpenAI 等巨头押注核聚变,全球商业投资累计达 71 亿美元,89% 的企业相信 21 世纪 30 年代末能实现并网发电。但驯服这头 “脾气暴躁的野兽” 绝非易事 —— 约束上亿度的等离子体,无论激光惯性约束还是磁约束路线,都面临造价高昂、工期漫长的工程挑战。
创新路径正在显现。”磁惯性约束” 混合技术降低了成本与周期,而孙玄提出的 “AI 自设计聚变堆” 构想更具颠覆性:像 AlphaZero 从零开始学习围棋一样,让 AI 基于物理规则自主探索聚变堆设计,摆脱对现有实验数据的依赖。外滩大会展示的 “人造太阳” 模型,正是这种探索的具象化呈现,预示着 AI 与核聚变的共生将开启能源文明的新纪元。
四问:AI 的进化方向指向何方?—— 从数据时代到经验时代的认知革命
理查德・萨顿的判断为 AI 进化提供了坐标系:”人类数据红利逼近极限,AI 正从数据时代迈向经验时代。” 当前机器学习将人类知识转移给静态 AI 的模式,如同教会鹦鹉学舌却无法让其思考,而 “经验时代” 的智能体,能通过与世界直接交互生成新知识 —— 这正是 AlphaGo 自我博弈下 “第 37 手” 的创新源泉。
这种进化的核心在于三种信号的循环:观察、行动与奖励。萨顿解释:”智能体的智能程度,取决于它能预测并控制自身输入信号的程度。” 持续学习与元学习技术的突破,将让 AI 摆脱数据依赖,像人类一样在实践中迭代认知。当 AlphaProof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斩获银牌时,这种基于经验的学习模式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潜力。
协作将成为进化的加速器。萨顿强调:”人工智能和人类繁荣来自去中心化协作”,经济、市场、政府皆是协作的产物。在他划分的宇宙四时代中,人类正推动 “设计时代” 的到来 —— 创造能自我设计的事物,而 AI 正是这一进程的核心驱动力。
从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到科学家的宇宙构想,外滩大会揭示的 AI 图景呈现出清晰的演进逻辑:让 AI 干活是产业落地的起点,太空计算是竞争维度的拓展,核聚变是能源约束的破局,经验学习是智能进化的方向。在 “人间一年 AI 一天” 的加速度中,人类与其恐惧替代的不可避免,不如以萨顿所言的 “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成为这场文明变革的助产士。毕竟,AI 的终极问题,从来都是人类对自身未来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