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保时捷” 停产,不值得同情

“众泰生不逢时啊!” 自从小米造车以来,争议从未停歇。

一边是拥趸们表示:“你会介意你的老婆像刘亦菲吗?” 另一边是黑粉们借着为众泰惋惜,暗讽小米汽车。

同样顶着与保时捷相似的外观,保时捷中国总裁对小米汽车的评价是 “我认为或许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SU7 Ultra 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成绩超越保时捷时,后者也是大方为小米点赞。

而对于众泰,保时捷中国高管过去可是一点不客气,公开表示对众泰模仿行为的不满,并扬言要采取法律行动。在 2017 年的上海车展,保时捷 CEO 不动声色地走入众泰展区,更是被网友抓拍到了极其复杂的表情,流传至今。

接下来,为众泰惋惜的声音大概要更上一层楼了 —— 因为众泰真快完了。

此前大半年,众泰还自导自演了大半年的 “复活连续剧”,但前几天众泰的公告一发,明确表示了今年已无法复工复产,连补漆线、PDI 检查线这些关键设备都没了。

众泰终于迎来了盖棺定论的评价:中国车圈反面教材。

年卖 14 辆 VS 高管薪酬 955 万

曾经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在众泰汽车内部一定有一个专门仿制其他品牌的 “皮尺部”。也有消费者说,自己能不能开上库里南,就看众泰了。

另外曾有网友爆料,某位车主开着 “保时泰” 混进了当地的保时捷车友群,一年多的时间大家都没有发现,期间该车主还明目张胆地去参加各种保时捷线下聚会。

众泰的模仿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这一切可以先追溯到 2016 年。那一年,众泰汽车造出了企业历史上的标杆性产品 —— 众泰 SR9,俗称 “保时泰”。也是在 2016 年,众泰汽车的年销量达到了巅峰,卖了 33 万辆。

众泰 SR9 定价为 10.88-16.18 万元,价格与其他自主品牌竞品相比并不算低。但是凭借齐全的配置、高颜值的外观,不少消费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众泰 SR9。为了让爱车更像真正的豪华车,他们还研究出了很多改造方法,初级的是换钥匙、换车身前后及轮毂车标,更高阶的则要前后尾灯换成保时捷同款,足以实现以假乱真。

而 2016 年的辉煌,又可以一路追溯到众泰创立之初。

彼时其 “拿来主义” 的企业文化已经初见端倪,并且在日后逐渐根深蒂固,形成了 “模仿 + 低价” 的商业模式。例如众泰 Z100 山寨奥拓、Z300 模仿丰田 Allion、Z700 仿照奥迪 A6L、T600 对标奥迪 Q5、SR7 比照奥迪 Q3……

然而这番震惊四座的操作,仅仅到 2018 年就露出了不妙的势头,此前隐藏在漂亮颜值背后的车辆质量问题开始爆发。

T700 爆发 “方向盘门” 事件,车主投诉方向盘突然抱死,引发大规模维权。随后,T600 被曝发动机渗油、变速箱顿挫,SR9 因装配工艺粗糙沦为 “二手车跳水王”。一名消费者抱怨:“质量差,单是油耗就开不起车了,用了有一年多,就卖掉了。”

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16-2018 年,众泰研发费用占比不足 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3%-5%。其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外购,发动机来自沈阳航天、三菱,变速箱采购自上汽集团,缺乏自主技术积累。

再加上,越来越多人对于汽车质量的要求提升,懂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即使是 “小白” 车主也不好糊弄了。

种种因素下,众泰 2019 年的销量暴跌到了 11.66 万辆。

也是在这一年,众泰汽车的母公司铁牛集团还被曝出欠下了 750 亿的巨额债务,连续 7 个月未支付员工工资。自 2020 年起,众泰长期处于半停产或停摆状态,产能长时间利用率为零。

2023 年 5 月 31 日,被看做众泰 “白衣骑士” 的黄继宏突然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又开启了众泰高管的离职潮。此后,监事会主席金荣皓、独立董事万华、崔晓钟及王务林,董事、代董事长叶长青,董事、副总裁刘娅相继离任。进入 2024 年,总裁、副总裁、证代、董秘更是一股脑全部辞职,在业内也是罕见。

这样的内部环境下,自然是没法生产了,去年只卖出 14 辆,同时亏损高达 10 亿。

今年 5 月,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我想问下,众泰汽车 2024 年没怎么生产,为什么会产生 10 亿元的亏损?这 10 亿元具体亏损在了哪里?

更讽刺的是,公司巨亏 10 亿,去年高管薪酬总额却逆势涨到 955 万。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打破的,何况是一个本就根基不牢的堡垒。

谁说众泰生不逢时?

小米汽车爆火之后,很多人说众泰生不逢时。

恰恰相反,众泰遇到的时代机会并不少,只是根本没能力把握住。

第一,国产车出海大潮。

过去国产车在海外不受待见,但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全球第一,形势一片大好,以至于不少新老车企纷纷到海外建厂。

2022 年 10 月,众泰宣布复产 T300 车型,还将 T300 出口至中东市场,但最终赔本赚吆喝。原因无他,众泰 T300 复产车型沿用几年前的老款设计,无论是产品还是价格都缺乏竞争力 —— 中东土豪有钱,但也不傻。

第二,自主品牌崛起。

过去国产自主品牌,在市场上低合资车、进口车一等,想要开拓市场是事半功倍。

2021 年,王传福还在建议消费者:“我觉得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变了。”

而现在,中国自主品牌强势逆袭。2025 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 1090.1 万辆,同比增长 10.8%,占据 64% 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 7.5 个百分点。

在自主品牌的冲击下,连 BBA、保时捷等车企都节节败退,甚至打起了价格战。

这是自主品牌最好的时代,但和只会走捷径的车企必然没多大关系。

第三,新能源汽车风口。

众泰在 2005 年就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先后推出了 2008EV、云 100、芝麻 E30、E200 等多款新能源汽车。

2016 年,众泰电动车销量增至 3.28 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 12.75%。当时,“蔚小理” 等新势力才刚成立。

然而众泰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利用好先发优势上,而是继续发扬企业传统。例如在 2023 年,众泰推出江南 U2,定位小型纯电动车,售价 3.99 万元起,试图复制五菱宏光 MINIEV 的成功。但这款车被质疑抄袭本田 e:NS1,且续航仅 200 公里,上市后月销量不足百辆。

比起好好造车,过去几年的众泰反倒对股市更加热衷。

通过频频 “放卫星”,从新能源转型、到复工复产,从出口海外、到比肩特斯拉的技术,众泰收获了不少涨停板,将自己变成了一支妖股。

“生不逢时” 这个词,应该用在有实力有志向但无奈没落的车企身上。

做山寨车的车企,不只有众泰,也不只出现在中国。

在汽车工业起步阶段,很多自主品牌都是从模仿起步,韩国汽车和日本汽车也不例外。但在度过发展初期后,转型就会被迅速提上日程,发展自己的优势。

因此在市场里,模仿或借鉴同行并不算什么致命污点。

就像段永平曾表示的,大意是大多数消费者真正看重的不是产品是否原创或有什么核心科技。微软没有多少原创产品,一样称霸行业。某些阶段下,企业应该 “敢为天下后”。

但这不是给模仿甚至抄袭找借口。在他看来,“敢为天下后” 是有条件的:企业需要有 “后中争先” 的潜力和心气。

很明显,众泰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这样的定义。

回头看,众泰才是吃到了大量时代红利,靠着当时人们对洋品牌的滤镜而风光一时,现在不过是被打回了原形。

接下来谁还在为众泰惋惜,不妨抓紧去买一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