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饮品行业:上半年 20 万 + 门店退场,下半场路在何方?

2025 年已过半,饮品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超 20 万家现制饮品门店退出市场,其中包括 15.7 万家奶茶店和 5.2 万家咖啡店。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让 “上半年没倒闭就是最大的胜利” 成为了饮品行业从业者们无奈的自嘲。

曾经风光无限的饮品品牌,如今也难以幸免。厦门品牌 Seven bus,高峰时全国门店超 400 家,然而截至 2025 年 5 月,门店数量已不足 20 家,其在厦门本地也仅剩 3 家门店仍在营业。精品咖啡代表品牌 Seesaw 的门店数量也从高峰时期的 160 余家锐减至 48 家,同时还传出了欠薪、创始人限高等经营危机。这些曾经的行业明星品牌的衰落,无疑是整个饮品市场困境的一个缩影。

造成饮品行业如今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卖补贴浪潮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短暂地激活了市场增量,让饮品店的生意看似红火;但另一方面,却也让众多中小商家陷入了 “单量涨、利润降” 的尴尬境地。在补贴的推动下,饮品消费的价格带出现大幅下探,10 元以内的咖啡和奶茶销售占比显著提升,而 20-30 元的价格带则下降明显。消费者对低价和补贴习以为常,导致品牌价值被反噬,对原价饮品的支付意愿降低,行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饮品行业的下半场该如何破局?业内人士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聚焦差异化创新,跳出低价内卷成为关键。超人东方中国茶与咖啡创始人王凤龙认为,外卖大战只是行业发展中的阶段性挑战,品牌应着眼长远布局。当前市场环境正倒逼品牌向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品牌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区域品牌则可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升级和组织优化来构建核心竞争力。例如,可以开发独特的口味、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组合,或者结合当下的消费热点,如健康、环保等理念,打造与众不同的饮品。

其次,优化产品体验,重构消费价值也是重要的方向。COMEBUY 甘杯市场总监 JOJO 预判,下半年饮品市场将呈现高审美需求、高内容密度、高性价比感知、稳品质为基的 “三高一稳” 趋势。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价格,更会考量 “喝下去的价值”。因此,品牌可以通过强调产品的健康属性、提供独特的情绪体验或赋予文化内涵来吸引消费者。比如,通过原料溯源故事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或者打造具有特色的消费场景,提升产品的溢价空间。

此外,提升运营效率也是饮品品牌在困境中生存的关键。在行业利润压缩的情况下,品牌需要修炼 “内功”,从供应链备货、物流调度,到门店高峰排班、出餐流程优化等各个环节入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只有具备高效运营能力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饮品行业的 “马太效应” 正在加剧。今年 1-6 月,门店规模增速排名前五的新茶饮品牌为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爷爷不泡茶以及霸王茶姬,除爷爷不泡茶外,其余品牌均在今年上市。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头部品牌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其市场占有率可能会高至 80%。这意味着中小品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需要更加努力地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才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2025 年饮品行业的上半场充满了挑战与困境,超 20 万家门店的退场让人痛心。但下半场的序幕刚刚拉开,对于饮品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虽然前方的道路充满未知,但通过聚焦差异化创新、优化产品体验和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仍有可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破局重生。我们也将持续关注饮品行业的发展动态,期待看到行业能够早日走出困境,迎来新的繁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