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反内卷”成为社会热议焦点,但公众认知中普遍存在一个关键误区——将“反内卷”简单等同于“反竞争”。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混战到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从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到消费市场的价格博弈,表面看是“内卷”引发的行业困境,实则暴露了市场竞争无序化的深层矛盾。真正的反内卷,绝非否定竞争的价值,而是要通过规则重构,推动市场竞争从“无序消耗”转向“有序升级”。
内卷的病灶:产能过剩与规则缺失的双重挤压
当前被广泛讨论的“内卷”,本质是市场供需失衡与竞争规则缺位的综合结果。以光伏行业为例,全球2025年乐观需求量仅600GW,而中国各环节年产能已突破1100GW;新能源汽车领域,车企对供应商的账期普遍超过170天(部分甚至达240天),这种“压榨式”合作模式最终将成本转嫁给整个供应链。南京大学刘志彪教授指出,“内卷式竞争”的核心特征是边际产出递减甚至总产出负增长——如同过度施肥导致土地板结,无节制的产能扩张最终让行业陷入“越卷越穷”的恶性循环。
这种无序竞争的背后,是地方政绩诉求与企业生存压力的双重驱动:地方政府需要税收与就业数据,企业依赖补贴维持现金流,二者合力将压力层层传导至供应链末端。中财委会议明确提出“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正是针对这一病灶的精准施策。近期17家车企主动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内,光伏行业减产30%,生猪养殖削减百万头能繁母猪,这些举措本质上是通过行政与市场协同,淘汰低效产能,为行业腾出健康发展的空间。
消费端的正向反馈:竞争创造增量而非消耗存量
与生产端的“做减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端需要的是“做加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需求不足,而提振消费的关键恰恰在于通过有序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以外卖平台为例,京东、淘宝等新玩家的入局看似是“烧钱补贴”,实则通过打破原有70%市场份额集中的格局,为中小商家(淘宝闪购上线首月新增24万商家)、骑手(众包骑手同比增长120%,月均收入超12500元)和消费者(餐饮订单环比增长150%)创造了更多选择权。数据显示,补贴不仅拉动了餐饮消费,更带动了口腔护理、露营装备等非餐品类的爆发式增长,这种“民间国补”效应有效激活了本地生活服务的毛细血管。
更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市场的积极变化:7月钉钉餐饮行业从业人数增长数十万,骑手群体的稳定就业(活跃众包骑手占比提升)为民生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些数据证明,竞争并非“零和游戏”,而是通过创造增量需求(如夜间经济、即时零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正如经济学家所言,缺乏竞争的市场会导致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加剧;而健康的价格竞争(如零跑汽车4年配置升级但价格下降)恰恰是市场自我调节的有效机制。
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外卖大战背后的新消费图景
外卖行业的竞争常被简化为“补贴大战”,但其本质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升级。中国单人户家庭占比从2000年的8%飙升至2020年的25.4%,独居人口突破1亿,这种人口结构变迁催生了“万物到家”的新消费需求——外卖不再局限于餐饮,而是向生鲜、药品、数码等全品类延伸。摩根大通研报指出,外卖市场的潜在规模远未触顶,其终极形态将是“即时零售”的基础设施。
各大平台的补贴策略,实则是通过高频消费场景(如外卖)触达低频需求(如家居用品),进而重构“人-货-场”关系。例如,淘宝闪购通过整合线下商超资源,将传统零售的“人找货”模式升级为“货找人”;京东则依托供应链优势,试图打通生鲜冷链的“最后一公里”。这种竞争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更便捷的服务、更低的时间成本),更倒逼商家优化运营效率(数字化管理、精准库存控制),最终推动整个零售业态向智能化、柔性化转型。
反内卷的正确路径:规则之下的充分竞争
公众对“反内卷”的误解,往往源于对“无序价格战”的过度反应。例如,外卖平台曾出现的“0元购”破坏商家价格体系,这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确实需要监管介入;但若将所有降价行为等同于“内卷”,则是对市场竞争机制的误读。人民日报曾以杭州零跑车主换购案例说明:配置升级但价格下降的本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而非恶性竞争。
真正的反内卷,需要建立“有序竞争”的规则框架。这包括:
- 明确底线规则:禁止恶意倾销(如低于成本价销售)、破坏价格体系(如“0元购”)等行为,保护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 鼓励技术创新:通过专利保护、研发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突破);
- 完善退出机制:对落后产能(如低效光伏产线、高负债车企)建立市场化出清通道,避免资源沉淀;
- 保护消费者权益:在补贴大战中加强合规监管(如防止虚假宣传、保障配送服务质量),确保增量红利惠及民生。
历史经验表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十年前的网约车大战虽烧掉200亿美元补贴,却催生了全球最规范的出行市场(日均订单超3000万);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生产将汽车价格降低60%,最终让汽车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倒逼产业升级,而有序竞争才是反内卷的最有力武器。
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市场新范式
“反内卷”的终极目标,不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而是构建一个“规则清晰、竞争充分、创新活跃”的市场生态。正如亚当·斯密所言,“看不见的手”只有在明确的规则边界内,才能引导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领域。当前的中国经济,既需要通过治理无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也需要通过鼓励创新竞争培育新增长极。当外卖平台不再依赖“烧钱”而是比拼服务效率,当光伏企业从“拼规模”转向“拼技术”,当消费者既能享受低价又能获得高品质服务——这才是反内卷应有的模样:以竞争激活市场,以规则守护公平,在动态平衡中走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