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后猛吹空调风扇当心面瘫!成都两位大姐中招 医生紧急提醒黄金治疗期

高温天”贪凉”隐患:大汗后冷风直吹诱发面瘫

近日,成都持续高温,38岁的肖女士在田间劳作后大汗淋漓,回家后立即对着电风扇猛吹降温,次日清晨却发现嘴角歪斜、右眼闭合困难,喝水时水珠不断从嘴角漏出,吃饭时食物残渣滞留在口腔右侧——她被诊断为急性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无独有偶,54岁的屈女士因每日锻炼后回家猛吹空调,出现右眼无法闭合、嘴角歪向左侧、口水失控等症状,最终也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两位患者均是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后,面部神经遭遇冷风刺激导致功能紊乱。”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章鑫指出,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高温下毛孔扩张时骤遇冷风,易引发神经水肿、压迫或缺血,导致面部肌肉失控。

面瘫的典型症状与早期预警信号

面瘫发病急骤,常见症状包括:

  • 面部不对称:一侧嘴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面部被”拉向”健康侧;
  • 眼睑异常:患侧眼睛无法完全闭合,可能伴随干涩、流泪;
  • 口部功能障碍:喝水漏水、吃饭存食、言语不清;
  • 其他表现:患侧额头皱纹消失、味觉减退、耳后疼痛或麻木感。

医生张雪特别提醒,面瘫并非”一夜突袭”,早期可能出现这些预警信号

  1. 晨起刷牙漏水:单侧嘴角无法控制水流;
  2. 不自主抽搐:单侧眼皮或嘴角频繁抽动;
  3. 半边脸僵硬麻木:触碰时感觉减退;
  4. 味觉异常:突然对咸、甜等味道感知迟钝。

“若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面神经损伤,尽早就医争取黄金治疗期。”

高温天防面瘫的”避风指南”

医生强调,预防面瘫的关键在于避免面部神经受冷热刺激,具体措施包括:

  1. 控制空调温度:室内温度不低于26℃,避免冷风直吹头面部、颈部;
  2. 科学使用风扇:睡眠时启用摇头模式,大汗后先擦干汗水再吹风;
  3. 出汗后”缓冲”降温:从高温室外进入室内,先静坐休息10-15分钟,待汗液收干后再开空调;
  4. 日常面部锻炼:常做”面部操”,如鼓腮、挤眼、皱眉、吹口哨等动作,增强面部肌肉抗性;
  5. 重点部位保暖: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避免空调出风口正对头面部。

确诊面瘫后的”康复全攻略”

一旦确诊为面神经炎,除遵医嘱服用激素、抗病毒药物或营养神经类药物外,患者需配合以下措施加速恢复:

1. 饮食调理

  • 推荐食物:新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粗粮(燕麦、玉米)、黄豆制品(豆浆、豆腐)、大枣、瘦肉(补充优质蛋白);
  • 禁忌食物:辛辣刺激类(白酒、大蒜、辣椒、麻辣火锅)、海鲜(易引发过敏)、浓茶、咖啡。

2. 日常护理

  • 眼部保护:因眼睑闭合不全,外出需戴墨镜防紫外线,睡前涂抹红霉素眼膏,用纱布覆盖眼睛防感染;
  • 面部清洁:避免冷水洗脸,用温水轻柔清洁,每晚用毛巾热敷面部3-4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 头部保暖:寒冷天气外出时戴帽子,避免冷风直吹耳后及面部。

3. 功能锻炼与理疗

  • 每日训练:坚持做抬眉、闭眼、耸鼻、鼓气、张嘴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早晚各1组;
  • 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翳风穴(耳垂后方凹陷处)、地仓穴(嘴角外侧旁开0.5寸)、太阳穴等,力度适中;
  • 辅助疗法:条件允许时可进行针灸、低频电刺激等理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4. 生活方式调整

  •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平和,避免焦虑加重神经紧张;
  • 作息规律: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免疫力;
  • 避免刺激:减少电脑、电视屏幕蓝光照射,远离噪音环境。

抓住黄金72小时!延误治疗或留后遗症

医生强调,面神经炎的黄金治疗期为发病后72小时内,早期规范干预可显著降低后遗症风险(如面部联动、鳄鱼泪综合征、永久性面肌痉挛)。若延误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遗留 “倒错现象”(患侧面部表情异常)、眼睑闭合不全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影响咀嚼、言语功能。

“肖女士和屈女士因及时就诊,在发病48小时内接受治疗,目前恢复良好。”张雪医生提醒,高温天切勿贪图一时凉爽,大汗后猛吹冷风可能让”清凉”变”灾难”。若发现面部异常,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切勿自行按摩或贴敷偏方延误病情。

小贴士:自测面瘫小方法
对着镜子做以下动作,观察两侧是否对称:
① 抬起眉毛,看额纹是否一致;
② 用力闭眼,观察眼睑闭合程度;
③ 露齿微笑,检查嘴角是否歪斜;
④ 鼓起腮帮,看气体是否从一侧漏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