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公司崛起:当AI接管一切,人类如何在”无用时代”重拾价值?

上海浦东的街头,一辆没有司机的出租车安静地停靠在路边。乘客扫码上车,输入目的地,车辆平稳驶向7公里外的终点,最终显示车费仅3元——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2025年真实发生的日常。小马智行、百度智行等企业的Robotaxi已获政府许可,在浦东新区开展收费服务,而类似的”无人化军团”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无人机以249克的重量实现专业级航拍,固态电池驱动的救援无人机点亮黑暗,柳工无人装载机深入高危矿区,Yarbo庭院机器人接管都市人的除草扫雪工作,新石器无人配送车穿梭于全球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曾被视为实验性产品的AI工具,如今正以”完整服务公司”的形态组团出现。高盛预测,到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140亿美元,而支撑这一庞大体系的,是AI内核(编排与优化能力)与物理设备的深度融合。当1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的管理不再依赖人类,当数字空间的无人公司更早一步成熟,一个无需人类直接操作却高效运转的商业闭环已然形成——它们冷静、精准、不知疲倦,且成本极低。但随之而来的终极追问也随之浮现:当驾驶座、操作杆、办公室键盘前的人类身影逐渐淡出,我们的价值该向何处安放?

AI的崛起首先扮演了旧秩序的破坏者角色。在过去的经济模式中,人的价值通过劳动体现:体力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认知与创造性工作推动技术进步。然而,AI正在系统性地瓦解这一基础——它不仅取代流水线工人、客服专员等传统岗位,更开始攻克法律咨询、医疗诊断、艺术创作等曾被视为”人类专属”的领域。从分工体系看,AI的触角已覆盖巨细无遗的环节,其效率远超人类:无人矿车能在粉尘弥漫的矿井中精准作业,无人配送车可24小时无休穿梭于街头,AI算法能在秒级完成数据分析与决策优化。

这种替代并非渐进式,而是呈指数级扩张。当大部分经济活动由AI完成,人类在经济体系中的”工具性价值”正被加速清零。一个严峻的后果随之浮现:社会可能催生规模空前的”无用之人”阶层——他们并非懒惰或无能,而是在AI的绝对效率面前,其劳动变得”经济冗余”。当多数人无法通过工作获取收入,消费能力萎缩将导致市场需求崩塌,进而引发经济链条的连锁断裂。此时,旧体系面临两难抉择:要么以”奶头乐”式的数字极权(用低成本娱乐和严密监控安抚群体),要么在内部矛盾激化中走向崩溃。无论哪种路径,都意味着人类文明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但危机往往孕育转机。AI在摧毁旧秩序的同时,也打开了通往新范式的大门。其本质并非单纯的工具革新,而是一场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范式革命——AI制造的稀缺性危机,恰恰为”物质丰裕社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回望人类文明史,”与稀缺性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从刀耕火种时代的温饱不足,到工业革命后的资源争夺,再到信息时代的注意力竞争,”匮乏”始终是驱动发展的核心矛盾。而AI与自动化浪潮正在逆转这一逻辑:生产力不再是限制因素,商品与服务的大规模低成本供给成为可能。当无人公司能够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生产商品、提供服务时,”如何分配工作”的传统命题已不再关键,真正需要回答的是:在物质丰裕的前提下,如何让每个人获得尊严与价值感?

新经济模式的核心转向已然清晰:从”就业为中心”到”存在为中心”,从”分配工作”到”分配财富与尊严”。这需要构建全新的社会机制——例如奥特曼倡导的全民基本收入(UBI),确保无论个体是否参与传统经济活动,都能维持有尊严的生活。当生存焦虑被解除,人类终于有机会回归”人本身”的目的:探索艺术与哲学的深层意义,建立基于情感联结的社群关系,投身精神世界的自由创造。此时的”工作”将被”创造”与”游戏”取代:每个人都能借助AI赋能的工具链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如通过生成式AI设计建筑、创作音乐),并通过去中心化协作网络形成流动的、以使命而非雇佣为纽带的共同体。AI不再是冰冷的监控者,而是赋能个体的”外脑”与连接彼此的”神经索”。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临界点上。AI本身没有预设立场,它只是人类意志的放大器——既能成为囚禁潜能的牢笼,也能化作释放自由的钥匙。当前的经济驱逐危机已将内在矛盾推向顶点,退无可退的我们面临终极抉择:

第一条路:技术极权下的”完美牢笼”
若选择放任AI强化现有不平等,利用其效率优势构建一个物质丰富但精神凋零的世界,人类将成为”被系统喂养得很好但灵魂空虚的用户”。看似繁荣的表象下,是多数人被排除在经济价值链之外,沦为数字时代的”旁观者”。这种路径或许能维持短期稳定,却会彻底消解文明进步的动力——当创造与探索的欲望被消磨,人类终将陷入停滞的泥潭。

第二条路:文化奇点驱动的”人的重生”
更艰难却更具希望的选择,是直面危机并主动再造社会形态。这需要一场与技术奇点相匹配的”文化奇点”:超越彼此的恐惧选择信任,超脱控制欲望选择自由,超越自我孤立选择连接,超越混乱重建和谐。在富余而非匮乏定义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财富(从物质积累到意义创造)、劳动(从生存手段到自我实现)、人生的意义(从竞争排名到共生共荣)。当无人公司接管效率优先的事务,人类得以将精力投入那些无法被市场估价却对文明至关重要的领域——比如用AI辅助探索宇宙奥秘,通过艺术创作传递情感共鸣,在社群协作中构建更有温度的社会关系。

上海浦东的街头,那辆没有司机的出租车继续平稳行驶。AI时代最深刻的悖论在于:我们亲手创造了能够生产无限珍馐的”厨房”,却发现多数人正忍受着饥饿——这不是食物的缺席,而是通往盛宴之路的断裂。悬浮于海市蜃楼中的集体潜能真实存在,却需要人类主动搭建从技术到人文的桥梁。

最终,这悬浮的盛宴能否降临?被囚禁的潜能能否释放?答案不取决于AI,而取决于我们自己。当无人公司组团出现、经济逻辑被重构时,我们握着的不仅是技术的钥匙,更是一把更坚固的锁——它锁住了旧有的价值体系,也锁着开启新文明的可能。选择信任而非恐惧,选择连接而非孤立,选择自由而非控制——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真正重要的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