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年轻人的社交版图中,Soul、牵手等 App 炙手可热,而曾经的约会巨头陌陌,却正遭受着年轻人的冷遇,逐渐被边缘化。

付费用户锐减,辉煌不再
9 月 10 日,陌陌母公司挚文集团公布的二季度财报,宛如一记重锤,敲响了警钟。数据显示,该季度总营收 26.2 亿元,同比下滑 2.6%,自 2020 年第四季度起,营收已连续 22 个季度呈现下滑态势。
作为挚文集团的核心产品,“陌陌” 的付费用户数量从去年同期的 720 万急剧减少至 350 万,近乎腰斩。旗下另一款约会 App “探探” 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月活跃用户数从去年同期的 1290 万降至 1020 万,付费用户更是仅剩 70 万,同比流失高达 30%。
遥想当年,陌陌风头无两,广告铺天盖地,单个季度的广告投入就超 2 亿元。付费用户一度飙升至 930 万,月活跃用户突破 1 亿大关,成为当之无愧的交友 App 顶流。如今却风光不再,令人唏嘘,堪称 “时代的眼泪”。
14 岁的陌陌,为何只剩中老年人?
陌陌创立于 2011 年的北京,其早期定位为基于地理位置的开放式社交平台。用户只需开放定位权限,就能查看附近人的动态,若双方颜值互赏,即可直接聊天,进而搭建社交关系。
彼时,智能手机正处于普及的浪潮之中,陌陌精准捕捉到了大众对陌生人社交的强烈需求。上线短短 3 年,月活跃用户便突破 6000 万,并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然而,14 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在年轻人的社交观念与需求不断变迁的背景下,陌陌的这套模式已然显得陈旧过时。如今的年轻群体,更倾向于凭借兴趣爱好来结识陌生人,他们追求的是 “三观契合”,愿意为能带来情绪价值的社交体验付费,而非单纯因颜值而买单。
以陌陌的颜值至上模式为例,其弊端尽显。曾有小编仅仅上传了一张美女照片,短短几分钟内便收到好几个用户的打招呼,这般现象实在令人咋舌。与此同时,随着 Soul、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平台的强势崛起,它们凭借丰富多元的兴趣社交场景与情感共鸣机制,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使得陌陌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愈发微弱。
早期注册陌陌的那批用户,如今年龄渐长,不再年轻。这一群体结构的自然演变,再加上年轻用户的持续流失,共同造就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现象:原本立志成为年轻人交友天堂的陌陌,却在不经意间,逐渐沦为中老年人的约会专区。
在陌陌的首页,随便滑动屏幕,映入眼帘的大多是 30 岁以上的用户,其中 50 岁以上的用户也不在少数,而标注年龄在 20 多岁的用户寥寥无几,且实际年龄的真实性还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 Mob 研究院的数据,陌陌超 75% 的用户年龄在 25 岁以上。QuestMobile 数据则显示,在陌陌的用户构成中,41 岁以上的男性用户占比接近一半,将其称为中老年人的 App,实不为过。
直播收入下滑,中老年人消费力难支撑
倘若陌陌平台上的中老年人消费力强劲,能与年轻人相媲美,那么这或许能成为陌陌开辟中老年人婚恋市场的一个契机,助力其实现业务转型与突破。
但现实却颇为残酷,长期以来,陌陌的营收严重依赖直播打赏。然而,自 2024 年起,陌陌便因低俗内容问题,多次被监管部门约谈,共计达 3 次。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阻挡其直播收入下滑的颓势。众多头部主播纷纷转投抖音、快手等流量更为庞大的平台,用户对于主播才艺表演和聊天的兴趣也日益衰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 “白嫖”,而不再愿意花钱打赏。
中老年人用户群体的消费力相较于年轻人普遍较弱,这无疑给依赖直播打赏营收的陌陌带来了巨大挑战,难以支撑起平台的持续发展。
曾有一位陌陌用户一针见血地评价道:“在这个平台上,女用户大多冲着钱来,男用户大多想白嫖,真正真心想聊天的用户,可能只有 2%。” 在这般充斥着功利与浮躁氛围的平台环境下,还能坚持为陌陌充值会员的用户,无疑堪称 “真爱粉”。
目前,陌陌试图通过严格控制成本的方式,来缓解业绩下滑的压力。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远发展的良策。陌陌仍在艰难地探索自救之路,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社交市场中,寻得一线生机。
在陌生人社交赛道风云变幻的当下,用户需求日益多元且多变,短视频与兴趣社交的崛起更是对传统陌生人社交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陌陌若想打破困局,实现 “逆袭”,或许需要深入洞察中老年人这一核心用户群体的深层需求,围绕其打造更为适配、优质的社交场景与服务内容,如推出针对性的婚恋匹配、兴趣交流活动等。同时,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尝试引入 AI 互动、虚拟社交等前沿元素,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此外,重塑平台形象,加强内容监管,提升平台的整体格调与品质,也至关重要。唯有如此,陌陌才有可能在社交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重新站稳脚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