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热意浓,现制饮料消费需谨慎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今日 21 时 29 分,我们正式迎来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 大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节气,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湿热交蒸” 达到顶峰,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已然来临。

在古人眼中,大暑有着独特的标志性物候。其一为 “腐草为萤”,大暑的炽热中,美丽的萤火虫破茧而出,它们闪烁的微光,宛如点亮了童年的绮梦。其二是 “土润溽暑”,此时土地饱含水分,空气闷热潮湿,却也为农作物的蓬勃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田间的庄稼郁郁葱葱,尽显生机。其三是 “大雨时行”,频繁的电闪雷鸣带来滂沱大雨,在雨水的洗礼下,天气悄然向立秋过渡 。

尽管大暑时节温高湿重,但也有别样的美景令人沉醉。池塘里,荷花开得正盛,青翠的荷叶层层叠叠,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亭亭玉立的莲蓬点缀其中,与红白辉映的荷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面对如此炎热的天气,很多人都喜欢来一杯凉凉爽爽的饮品来解暑。现制饮料,如珍珠奶茶、果茶、果汁等,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已然成为 “防暑标配”,有些甚至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食品。为了助力消费者科学饮用现制饮料,在此特作如下消费提示。

现制饮料通常是指在餐饮或相关场所,通过现榨、现磨、现调等方式现场制作的茶饮(如珍珠奶茶、果奶等)、果汁、咖啡、植物饮料等。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消费者点单(现场或通过外卖平台)后进行加工制作,能够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原料、口味和出品温度(常温、冰或热)等。

然而,现制饮料在给我们带来美味与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现制饮料是现场制作,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参差不齐。比如,部分商家在制作饮品时,未能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如不戴口罩、手套,制作器具未及时清洗消毒等,这都可能导致饮品受到污染。

从食材方面来看,一些水果、奶制品等原料的新鲜度难以保证。尤其是在高温的大暑时节,食材更容易变质。若使用了不新鲜的水果,不仅会影响饮品的口感和风味,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变质的水果可能滋生大量细菌,饮用后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选择现制饮料时,消费者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良好的商家。可以通过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了解其经营资质。同时,观察店内的卫生状况,如制作区域是否整洁、食材摆放是否有序、器具是否干净等。一般来说,正规且注重卫生的商家,在饮品制作过程中会更加规范,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饮品。

对于现制饮料的保存,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购买后不能及时饮用,常温环境下,建议在 1 小时内饮用完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饮品中的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尤其是在大暑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细菌繁殖速度更快。若想延长保存时间,可以将饮品放入冰箱冷藏,但也不宜存放过久,最好在 2 – 3 小时内饮用。需要注意的是,带冰的饮品在冷藏时,要防止冰块融化后稀释饮品,影响口感。

大暑时节,在享受现制饮料带来的清凉时,我们一定要关注其卫生与安全问题。通过科学选择和正确保存,让这些美味的饮品既能为我们消暑解渴,又能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愿大家都能在这个炎热的节气里,健康、惬意地度过。

除了在饮品选择上多加留意,大暑时节的养生保健也不容忽视。饮食上,要讲究卫生、营养平衡,多吃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菊花、莲子、百合、薏仁等。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坚持适当运动,如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可避免在高温时段运动导致中暑。此外,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少量多次饮用,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

在这炎炎夏日,让我们以科学的方式应对大暑的酷热,享受清凉与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