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封神》”抢跑”开播:三大平台厨综大战背后的文化博弈与产业野心

当《一饭封神》第一缕油烟在荧屏升起时,中国综艺市场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厨房革命”。这个由腾讯视频率先推出的”大逃杀式”厨艺竞技节目,不仅以16进84的残酷淘汰率刷新了观众认知,更在三大平台暑期档的厨综混战中投下一枚深水炸弹。不同于传统美食节目的温情脉脉,《一饭封神》将厨房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8小时自然风干压缩至1小时吹风机辅助、高汤必须现场熬制、面皮需亲手擀制,这些近乎苛刻的赛制要求,让节目从一开始就笼罩在高压氛围中。而观众很快发现,这场看似普通的综艺竞赛,实则是观察中国餐饮文化裂变与重构的最佳窗口。

赛制革命:当厨房变成竞技场

《一饭封神》的赛制设计堪称厨综领域的”极限挑战”。16个珍贵席位与84位落选者的悬殊比例,制造出类似《鱿鱼游戏》的紧张感。节目组刻意压缩的烹饪时间(如8小时自然风干改为1小时吹风机辅助)、严苛的现场制作要求(高汤必须现熬、面皮需亲手擀制),这些规则设置绝非单纯追求戏剧效果,而是对现代餐饮行业”效率与品质平衡”这一核心命题的艺术化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节目组将奈飞《黑白大厨》的阶层对抗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三位评审团成员谢霆锋、张勇、郑永麒Vicky的组合,既包含国际视野(谢霆锋的全球美食经验)、本土根基(新荣记创始人张勇的中餐权威)、国际排名背书(世界50佳餐厅国内最高排名持有者郑永麒Vicky),又通过”匿名代号”制度消解明星厨师光环,迫使选手仅凭厨艺说话。

这种赛制创新背后,折射出中国餐饮行业的深层变革。在快节奏消费时代,传统”慢工出细活”的烹饪哲学正遭遇效率至上的商业逻辑挑战。《一饭封神》通过极端赛制设置,实际上在探讨一个行业痛点:当标准化与个性化、效率与品质产生冲突时,厨师该如何取舍?节目中71岁”灶台老顽童”用生炒技法赋予香辣蟹”锅气灵魂”,与年轻法餐主厨光头火夫的炭火炒新饭形成代际对话,恰是这种行业思辨的生动注脚。

文化解构:从纪录片叙事到第一视角革命

《一饭封神》的纪录片质感与真人秀元素的碰撞,开创了美食综艺的新语法。节目摒弃传统综艺的花字特效与戏剧性音效,转而采用大量留白镜头——评委咀嚼食物的特写、厨师等待审判时的微表情、后采时克制的独白。这种”反综艺”的处理方式,意外地激活了观众的想象力参与。当九转大肠小伙学成归来却仅获几个咀嚼镜头时,观众反而能更专注地体会食物本身的味道层次与厨师的心理波动。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叙事视角的转移。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等传统纪录片自上而下的文化阐释,《一饭封神》将话筒递给厨师本人。71岁创业者的50元起步故事、伦敦面条女王让老外”不会用筷子是丢人”的自信宣言、”野厨”寻真味美叔”一鸭十吃”的生存智慧,这些第一人称叙事构建起厨师群体的多维画像。当年轻法餐主厨光头火夫用炭火炒饭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烹饪技巧,更是一个新生代厨师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探索。这种叙事革命使厨师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技艺执行者转变为文化讲述者,进而催生”主厨IP+美食”的融合可能。

产业延伸:从屏幕到餐桌的生态构建

《一饭封神》的商业价值远超出综艺节目本身。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评价体系饱受质疑的当下,专业评审背书的厨综节目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餐饮评价系统。当观众因为节目对某道菜式产生兴趣,进而在线下寻找同款时,节目无形中搭建起”厨师-供应商-餐厅-消费者”的完整产业链。节目中对民间草根厨师与精英名厨的并置呈现,打破了餐饮行业的阶层壁垒——伦敦面条女王的民间智慧与米其林星级主厨的专业技艺同样受到尊重,这种平等对话机制为餐饮业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启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节目对餐饮文化的传承创新。通过聚焦”一鸭十吃”的高产能挑战、传统面食的现代表达、地方菜系的国际化演绎,《一饭封神》实际上在进行一场饮食文化的基因重组实验。当年轻厨师将炭火烹饪法融入传统米饭制作,当老一辈厨师坚持”锅气”这一难以量化的烹饪哲学时,节目记录的不仅是厨艺比拼,更是一个文明古国饮食文化的当代嬗变。

同题竞争下的行业启示

尽管爱奇艺《美味的胜利》定位”阶层对抗”、优酷《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强调”中国食材”命题,三大平台的厨综大战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综艺市场对垂直领域的深度挖掘。与街舞、体能等类型综艺类似,厨综领域的同题竞争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在相同主题下寻找差异化表达。《一饭封神》的”大逃杀”模式、《美味的胜利》的”逆袭叙事”、《炙热游戏》的”生存挑战”,共同构成中国厨艺综艺的多元光谱。

这种竞争态势背后,是平台对中国餐饮市场未来的战略预判。随着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增强,美食不再局限于果腹功能,而是承载着生活方式表达、文化认同建构的精神价值。谢霆锋在节目中寻找”世界观”美食的执着,恰说明当代观众需要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套能够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饮食话语体系。厨综节目的文化野心,正在于通过竞技场域的戏剧张力,完成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当代诠释与全球传播。

当《一饭封神》的油烟散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与否,更是中国餐饮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革新。三大平台的厨综大战,实质上是不同文化叙事方式的碰撞实验——从纪录片式的深度挖掘到真人秀式的互动体验,从专业评审的权威背书到大众参与的多元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厨房这个最传统的空间被赋予了最现代的意义:它既是技艺较量的竞技场,也是文化对话的会议室;既是美食创新的实验室,也是产业升级的孵化器。或许正如节目监制所言,《一饭封神》最终呈现的将是中国厨师群体的多元面貌——那些坚守传统功底的老师傅与视野开阔的新生代,在油烟升腾中共同书写着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