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女科学家”上岸”记:68亿交易背后的中国Biotech江湖沉浮

当63岁的礼新医药创始人秦莹将公司95%股权以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卖给1992年出生的中国生物制药(中生)掌门人谢其润时,这场看似平常的医药并购案,在中国创新药史上刻下了独特的时代印记。

交易背后的”双向奔赴”

2025年盛夏,一则突如其来的并购公告震动医药圈。中生以”现金+里程碑付款”模式收购礼新医药核心资产,其中首期4.5亿美元直接抵扣标的公司账上现金,实际支付约5亿美元。这个看似”打折”的交易背后,藏着双方精妙的战略考量。

“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经过18个月酝酿的深度合作。”礼新医药创始人秦莹向《中国企业家》透露,早在2023年C轮融资领投时,她就与谢其润达成”君子协定”。彼时礼新刚将双抗管线以32.88亿美元授权默沙东,估值逻辑却停留在4.1亿美元阶段——这种”高管线低估值”的反差,恰成为交易的基石。

中生董事会主席谢其润更将其视为”战略级补强”。数据显示,这家年营收近300亿的仿创结合药企,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达41.8%,但资本市场仅给予20倍PE,远低于恒瑞医药的50倍。”我们需要礼新这样的尖刀班。”她在交易说明会上展示的对比图颇具深意:百利天恒(ADC赛道)、康方生物(双抗赛道)等竞对市值均超千亿,而礼新作为”双抗+ADC”双平台持有者,估值却长期被低估。

女科学家的”进退哲学”

现年63岁的秦莹,履历堪称中国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活化石: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肿瘤免疫学,回国后历任中科院研究员、GSK研发副总裁等职,在跨国药企积累20余年临床转化经验。2019年创立礼新医药时,她已年近六旬,却带领团队在三年内完成四轮融资,吸引淡马锡、云锋基金等顶级资本加持。

“秦博导的独特之处在于,既能深入实验室把控研发细节,又精通跨国药企的商业语言。”东方高圣创始人陈明键评价道。这种特质在其三次”史诗级授权”中展露无遗:2022年向Turning Point转让ADC管线(后因百时美施贵宝收购引发退货风波)、2023年牵手阿斯利康、2024年斩获默沙东32.88亿美元大单。尤其后者,相当于将未来十年全球双抗市场的竞争门票提前变现。

但现实困境同样尖锐:当康方生物凭借同靶点药物推动市值暴涨时,礼新却因融资渠道受限陷入”弹药不足”的窘境。”国内Biotech的残酷在于,你必须像走钢丝般平衡研发管线与现金流。”某头部VC合伙人分析,礼新选择出售非核心权益换取生存空间,实为理性之举。

新生代掌门的”并购棋局”

接盘者谢其润的履历同样耀眼:23岁从父亲手中接管市值千亿的医药帝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的”药二代”,近年力推中生从”仿制药龙头”向”创新药平台”转型。其主导的F-star收购虽未达预期,却为本次并购积累了关键经验——那家英国双抗企业的核心技术团队,部分成员现已加盟礼新。

“我们看中的是礼新的平台价值而非短期利润。”谢其润团队内部测算显示,并购后中生将新增3个进入临床三期的双抗项目、5条ADC管线,预计未来三年可贡献超5亿美元授权收入。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次交易开创了中国本土药企并购Biotech的先河,此前类似案例多由跨国资本主导。

资本市场迅速给出积极反馈:收购公告发布后,中生股价一周内上涨超20%,市值突破800亿港元。高盛报告指出,此次并购使中生研发管线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3位,ADC与双抗领域布局直追恒瑞医药。

时代浪潮中的”交棒逻辑”

在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深层变革。当跨国药企从”买买买”转向战略收缩,本土药企开始接过并购主导权;当第一代Biotech创业者面临研发瓶颈与资本压力,新生代企业家正以资本运作重构产业格局。

“这不是失败,而是中国医药创新的必经阶段。”陈明键认为,秦莹夫妇的经历颇具象征意义——臧敬五创办的天境生物曾跻身创新药第一阵营,最终因资本寒冬黯然离场;秦莹选择在礼新巅峰期”交棒”,反而保全了团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他们让中国新药研发站上了世界舞台,现在需要更强大的平台继续战斗。”

值得玩味的是,交易双方构成微妙的代际对话:63岁的秦莹代表着”科学家创业”的黄金年代,1992年出生的谢其润则是”资本+科技”新型药企掌舵人的典型。这种传承与更迭,恰似当下中国医药产业的缩影——在PD-1/PD-L1等热门赛道拥挤不堪的当下,寻找下一个”K药”的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江湖未远,传奇继续

随着并购落地,礼新医药核心团队将保留约5%股权并继续负责管线研发,这种”创始人+大厂”的合作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秦莹在内部会议上坦言:”我们不是离开战场,而是换了个更广阔的阵地。”

而对于谢其润而言,这场68亿交易只是开始。据知情人士透露,中生已组建专项团队对接礼新全球临床资源,计划年内再启动2-3起同类并购。”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构建中国自己的创新药生态系统。”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里,有人选择急流勇退,有人正在加速冲刺。但无论如何,中国医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话语权争夺之中。正如秦莹所言:”真正的传奇,从来不是某个人的成败,而是一代人共同书写的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