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这句曾响彻电梯与商场的魔性广告语,如今已成为旅拍行业一个时代的注脚。2025年盛夏,这家曾估值25亿元、全球布局112个基地的行业标杆,陷入”欠薪跑路”的舆论漩涡,400余名员工被拖欠1500万元薪资,官方回应仅称”缩减旅拍业务”。颇具戏剧性的是,当铂爵旅拍濒临崩塌时,中国旅拍市场正以每年400亿元规模高速扩张——2024年2500万人次消费需求,预计2028年将突破4164万人次。这家”旅拍教父”级企业的溃败,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旅拍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重构的全过程。

黄金时代的营销神话与模式困局
铂爵旅拍的崛起堪称中国消费升级浪潮的典型样本。创始人许春盛自1997年创立传统婚纱摄影品牌”钟爱一生”后,于2011年转型旅拍赛道,2012年在厦门鼓浪屿打造首个旅拍基地,率先将”明星同款”包装为中产阶层婚嫁刚需。其商业版图的扩张始终与营销创新同频共振:2016-2018年间豪掷重金投放电梯广告、植入《奔跑吧》等20余档综艺,品牌认知度三年间从7%飙升至62%;2018年签约李诞、黑尾酱等网红,2019年邀郭碧婷、向佐代言并冠名《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婚恋综艺,甚至推出”李诞同款””郭碧婷钦点”等营销话术。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直播电商的敏锐捕捉——2021年李佳琦直播间18分钟售罄1万套套餐、创3500万元销售纪录,将O2O+旅拍+互联网营销模式推向巅峰。

这种”重营销+重资产”的扩张策略在初期成效显著:全球112个旅拍基地构建起覆盖112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2019年照相馆/婚纱照广告花费登顶行业榜首,创始人许春盛更获封”中国旅拍创始人””旅拍教父”称号。但繁华背后暗藏隐忧:高企的租金、人力与设备成本形成沉重负担,标准化模板化的服务难以满足新生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当旅拍赛道从蓝海转向红海,这种”烧钱换规模”的模式弊端开始加速暴露。
行业裂变中的降维打击
铂爵旅拍的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旅拍行业结构性变革的缩影。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现存旅拍相关企业已达6341家,其中近45%为成立1-3年的新兴主体,2023年新增注册量同比激增268%,2024年再创新高至2593家。这些新入局者普遍采用”轻资产+高性价比”策略:扎根景区当地的工作室无需承担全球基地运营成本,独立摄影师凭借个性化风格与灵活服务,精准狙击年轻群体”轻量化、碎片化”的旅拍需求。95后消费者小胡的偏好颇具代表性——相比标准化模板,小型工作室更能满足其独特审美诉求。
更深层的行业变局来自消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中国婚博会数据显示,2023年婚礼总花费普遍下降10-15%,结婚意愿下滑与婚庆预算压缩直接冲击以婚纱旅拍为主业的铂爵旅拍。与此同时,旅拍赛道竞争白热化催生恶性内卷:丽江30张精修照片价格从99元暴跌至66-88元,景区周边黄牛与野生摄影师低价揽客现象泛滥。某旅拍店主坦言:”旺季接单量腰斩,单均利润不足百元,很多同行都在转让设备。”这种全行业性的盈利困境,最终成为压垮铂爵旅拍的最后一根稻草——自2020年起订单锐减、连续亏损,2025年不得不安排旅拍业务”淡季假”,直至陷入欠薪停摆危机。
重构中的行业新生态
铂爵旅拍的陨落并非终点,而是旅拍行业转型升级的转折点。尽管市场饱和度持续攀升,但细分领域仍存结构性机会:在丽江、三亚等传统热门目的地之外,小众秘境与主题化拍摄(如汉服旅拍、非遗文化主题)正成为新增长极;银发经济催生的”老友旅拍”需求不容小觑——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旅拍顾客中30岁以上用户占比35%,银发族跟拍需求增幅达120%,平台专门上线”专业旅拍”栏目满足这一群体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独立摄影师模式的兴起:”独立摄影师+自由行”组合凭借个性化审美与灵活服务,正在重构消费者对旅拍的价值认知。

行业洗牌倒逼从业者回归服务本质。头部机构开始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供应链管理;部分品牌转向高端定制服务,以艺术化创作提升溢价空间;更多创业者聚焦下沉市场与垂直领域,在三四线城市及特定人群中挖掘增量机会。正如从业者张张所言:”未来胜出的一定是能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品质服务的主体。”当模板化流水线产品失去吸引力,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400亿元市场规模的历史节点回望,铂爵旅拍的兴衰史恰似中国旅拍行业的微缩镜像。这个曾经被资本热捧的”中产标配”赛道,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痛苦蜕变。当泡沫散去,唯有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的参与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既是一次残酷的出清过程,更是一场关乎生存与进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