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500块的”皇帝饭”:年轻人排队当”主子”,是真享受还是智商税?

当吃饭变成”演戏”:一场精心设计的”穿越秀”

推开雕花木门,耳边是古筝悠扬,眼前是纱幔低垂,侍女垂首行礼,引你步入一场”宫廷盛宴”。这不是穿越剧,而是近年来火遍全国的沉浸式国潮餐饮——花上几百块,就能穿上汉服,化着精致古妆,坐在仿古宫殿里,一边看演出,一边吃”御膳”。

这类餐厅的卖点很明确:仪式感拉满,体验感升级。从进门的那一刻起,食客不再是普通顾客,而是”皇帝””贵妃””才子””佳人”。上海的”宫宴”装潢古色古香,杭州的”宫宴”环形剧场中央水波荡漾,成都的”蜀宴赋”舞台与餐桌交错,仿佛真的穿越回了古代夜宴现场。

但问题是,这场”造梦式吃饭”,真的值人均500块吗?

“皇帝套餐”拆解:钱都花在哪儿了?

想要体验这场”宫廷盛宴”,光是门票钱可不够,真正的花费藏在细节里

  1. 妆造费:不化妆?那你可能像”丫鬟”
    • 基础汉服+发型:100元
    • 高级妆造(含古风妆面):200元
    • 顶级”花神妆造”:400元
    • 摄影师跟拍(半小时):498元
    网友调侃:”如果只穿基础汉服,坐在一群花枝招展的’主子’中间,你大概率会像误入的丫鬟。”
  2. 座位费:想坐好位置?加钱!
    • 成都”蜀宴赋”的座位分VIP区(1688元)、普通区(398元)、特价区(最低价),如果想坐舞台正对的位置,还得提前一周预约。
    • 北京、上海等地的宫宴,人均消费普遍在500-1500元,还没点菜,光是妆造+座位,就已经花掉大半预算。
  3. 餐费:菜量小、口味平庸,但”仪式感”拉满
    • 每道菜只有一小块,”像试吃一样”,胃口大的人根本吃不饱。
    • 口味中规中矩,甚至有人吐槽:”像是预制菜加热的,没什么记忆点。”
    • 但搭配灯光、烟雾特效,演员在旁边跳舞,吃饭时还得时不时鼓掌互动,吃饭体验变成”看表演+防裙子扫到菜”

年轻人为什么愿意买单?

尽管吐槽不少,但这类餐厅依然排队火爆,甚至有人专门为了拍照、打卡而去。为什么?

  1. 满足”穿越幻想”
    • 年轻人从小看古装剧,对”当皇帝””做贵妃”有天然向往,这种沉浸式体验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角色扮演欲
  2. 社交货币:朋友圈C位必备
    • 精致的汉服、华丽的布景、独特的菜品,发朋友圈绝对收获一堆点赞,“花钱买体验”比单纯吃饭更有谈资
  3. 解压需求
    • 打工人日常996,偶尔花几百块体验”当主子”的感觉,哪怕菜不好吃,至少心理上爽了

但,这真的是餐饮的未来吗?

沉浸式餐饮的火爆,反映了年轻人对仪式感、新奇体验的追求。但问题在于:

  1. 形式大于内容?
    • 有些餐厅只顾着”演戏”,却忘了餐饮的本质是食物。菜量小、口味普通,甚至有人吐槽:”吃的是寂寞,看的是表演。”
  2. 价格虚高,体验参差
    • 有的餐厅人均500+,但服务、菜品、演出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被曝光用非常规食材(如蚂蚁、大象粪便)博眼球,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3. 新鲜感过后,还能火多久?
    • 当”当皇帝”不再新鲜,当”宫廷风”遍地都是,消费者还会愿意为同样的套路买单吗?

理想的沉浸式餐饮,应该是什么样?

真正优秀的沉浸式餐厅,应该是”形式+内容”的双重体验:

  • 食物本身好吃,而不是”一口没”的试吃装。
  • 演出有质量,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
  • 文化有深度,而不是简单堆砌古风元素。

否则,当新鲜感褪去,再华丽的”宫廷梦”,也不过是一场昂贵的角色扮演游戏

毕竟,吃饭的本质是填饱肚子+享受美味,而不是演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