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项圈”缠颈两年,一朝手术卸重负
2025年盛夏,清远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特殊的颈部肿物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当主刀医生罗国庆主任小心翼翼地剥离并完整切除患者冯先生颈部重达3斤的脂肪团块时,这场持续两年的”健康危机”终于迎来转机。术后,51岁的冯先生摸着明显变细的脖子,难掩激动:”终于能低头看路了!”

时间倒回两年前,冯先生偶然发现耳后皮肤下冒出几个小肿块,不痛不痒的他并未在意。然而,这些”小疙瘩”如同被施了膨胀咒,逐渐蔓延至整个颈部,与脸颊、肩膀连成一片,形成一圈臃肿的”脂肪项圈”。近三个月,病情急转直下——吞咽固体食物时如鲠在喉,只能靠流食续命;走路时脖子沉重得像扛着沙袋,连低头系鞋带都成了奢望;更可怕的是,他时常感到呼吸困难,仿佛有人掐住气管,头晕乏力如影随形。
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冯先生患上了马德龙综合征(Madelung’s Disease),一种因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罕见疾病。但由于其血压过高,手术风险极大,医生建议先控制基础疾病。经过数月降压治疗,当冯先生再次来到清远市人民医院时,普外五区主任罗国庆团队决定为其实施分期脂肪切除手术。首期手术中,医生从他颈部切下的脂肪团块足有3斤重,相当于一个新生儿的体重。”这些脂肪并非正常堆积,而是像浸水的海绵般侵入肌肉间隙,严重压迫气管和食管。”罗国庆指着术中照片解释道。
“河马颈”背后的元凶:每天1斤酒摧毁代谢系统
“我年轻时能喝半斤,后来生意场上应酬多,慢慢加到1斤。”谈及饮酒史,冯先生坦言自己二十年来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喝掉一斤高度白酒(约50度)。罗国庆主任指出,这正是诱发马德龙综合征的关键诱因:”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脏功能,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干扰脂蛋白酶活性,使游离脂肪酸无法正常分解,转而沉积在颈部、肩部等特殊部位。”
研究表明,90%以上的马德龙综合征患者有长期酗酒史。酒精不仅”定向攻击”脂肪代谢通路,还会通过炎症反应激活脂肪干细胞异常分化,促使脂肪在颈项部呈对称性、弥漫性增生。冯先生的CT影像显示,其颈部脂肪层厚度超过5厘米,部分区域甚至压迫到气管(直径从正常的2厘米缩至不足1厘米),这正是他出现呼吸困难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并非”酒鬼专属”。罗国庆提醒,虽然酒精是主要诱因,但遗传因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参与发病。临床上约5%的患者无明确饮酒史,但多伴有代谢综合征。冯先生回忆,自己除了爱喝酒,近年来体重也增加了十余斤,体检曾查出轻度脂肪肝——这些或许是疾病的”隐形推手”。
从”隐形杀手”到”变形记”:被忽视的早期信号
马德龙综合征被称为”温柔的陷阱”,因其早期症状极具迷惑性。罗国庆主任列举了三类典型表现:
- 外观异常:颈部、下颌、锁骨上窝出现对称性脂肪堆积,形似”河马颈””驼峰背”(男性多见于颈前三角区,女性则可能累及乳房周围);
- 功能受限:随着脂肪团块增大,患者逐渐出现转头困难、吞咽梗阻、声嘶(压迫喉返神经)、呼吸不畅等症状;
- 全身预警:约30%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高脂血症,部分人会出现四肢麻木(神经受压)或反复低血糖(代谢紊乱)。
“许多患者像冯先生一样,初期发现肿块后误以为是’发福’或淋巴结肿大,等到出现吞咽困难才就医,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罗国庆痛心地说。数据显示,该病从首发症状到确诊平均延误时间超过18个月,而冯先生的病程更是长达两年。
手术刀下的挑战:分次切除+终身管理
针对马德龙综合征的治疗,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手段。但手术难度远超普通脂肪瘤切除——脂肪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与肌肉、血管、神经紧密粘连,既要彻底清除病变,又要避免损伤重要结构。罗国庆团队采用”分层剥离法”,为冯先生制定了**”首期颈部+二期肩背”的分期手术方案**。
“第一次手术我们重点解决气管压迫和吞咽问题,切除了前颈部最危险的3斤脂肪。”罗国庆介绍,术后冯先生的呼吸立即改善,可正常进食软食。预计三个月后将进行第二次手术,处理剩余肩背部脂肪。然而,手术并非一劳永逸:”约40%的患者术后会复发,因此必须严格戒酒并控制代谢指标。”
预防复发同样关键。罗国庆为冯先生开出”健康处方”:
- 绝对戒酒:一滴酒精都不能碰,避免刺激脂肪再生;
- 代谢调控:通过饮食调整(低脂、高纤维)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 长期随访:每半年复查B超和肝功能,监测脂肪堆积情况。
健康警示:小酒杯暗藏大风险
冯先生的案例为所有饮酒者敲响警钟。罗国庆强调:”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约相当于白酒50毫升、红酒100毫升),而冯先生每天1斤酒(约250克酒精)的量,相当于标准值的10倍!”
除了马德龙综合征,长期酗酒还可能引发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等一系列致命疾病。清远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该市因饮酒相关疾病住院的患者年增长率达12%,其中40 – 60岁男性占比超七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解酒药’。”罗国庆呼吁:
- 限酒行动:已有饮酒习惯者应逐步减量,最好完全戒断;
- 早期筛查:长期饮酒者若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需尽早就诊;
- 全民科普:通过社区宣传提高对罕见病的认知,避免延误治疗。
当冯先生站在病房窗前,望着镜中逐渐恢复正常的颈部轮廓时,他感慨万千:”这3斤脂肪,不仅压垮了我的脖子,更差点毁了我的人生。”这场因酒而起的健康灾难,终以一场手术画上逗号——但它提醒我们:每一个放纵的酒杯,都可能成为健康的”定时炸弹”。远离酒精,科学护佑身体,或许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