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30 日消息,来自湖南的强伯(化名)在享用了一顿海鲜自助火锅后,身体突然出现严重不适。他的眼珠发黄,全身感到疲乏,食欲也大大减退。就医检查的结果令人震惊 —— 他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医生指出,部分甲肝病例正是因为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且未彻底煮熟的海产品所致,预防的关键在于严防 “病从口入”。

强伯来自内陆地区,初次面对琳琅满目的自取海鲜时,他惊叹不已。然而,不久后他就变成了 “小黄人”,不仅眼睛和小便发黄,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医院确诊甲肝后,他被建议转往孟超肝胆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我们详细询问病史,判断问题就出在那顿海鲜火锅上。” 接诊的高主任分析道,强伯可能因为不熟悉海鲜烹饪方法,在烹煮过程中未能将各种海鲜彻底煮熟就食用了,从而感染了甲肝病毒。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该病主要通过 “粪 — 口” 途径传播,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海鲜(尤其是生食贝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甲肝通常急性起病,典型症状初期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随后出现黄疸,即皮肤、眼白发黄,小便颜色加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肌肉酸痛、咽炎等症状。
值得欣慰的是,甲肝与乙肝、丙肝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只要及时诊治就能完全康复,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只有极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甲肝病毒生存能力顽强,在 60℃的水中可存活一小时,但只要将水或食物加热至 100℃,几分钟就能将其彻底灭活。
因此,预防甲肝其实并不复杂,核心在于保证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食物。具体而言,要做到海鲜务必煮熟煮透,因为像贝类等海鲜,如果生长的水域被甲肝病毒污染,它们就可能携带病毒,若没有彻底煮熟,病毒就会进入人体;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防止交叉污染,比如切生海鲜的案板和刀具,就不能直接用来处理熟食;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手上可能沾染各种病菌,经手接触食物后进入口腔从而引发感染;不喝生水,生水可能含有各种病原体,包括甲肝病毒。
此外,接种甲肝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青少年及经常在外就餐的人群考虑接种。甲肝疫苗主要分为甲肝灭活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两种类型。甲肝灭活疫苗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甲肝病毒灭活后制成,安全性高,副作用相对较小;甲肝减毒活疫苗则是通过降低甲肝病毒的毒力而制成,通常只需接种一剂,免疫效果良好,但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甲肝疫苗适用于所有未感染过甲肝病毒且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群,特别是易感人群如 18 个月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未接种过疫苗的成年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注重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甲肝等传染病的侵袭。正如强伯的案例所示,一顿看似平常的海鲜火锅,却可能因为疏忽而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