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行业的持续变革与市场需求的动态演变中,台式电脑市场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态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的最新数据,全球台式机(包括台式工作站)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达到 1330 万台,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 8% 的增长。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台式电脑市场在当前阶段的活力,更蕴含着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市场趋势与发展脉络。

从全球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2025 年第一季度台式电脑出货量的增长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在全球 PC 市场复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该季度,全球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的总出货量同比增长 9.4%,达到 6270 万台,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 4940 万台,同比增长 10% 。这表明整个 PC 市场正处于上升通道,台式电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顺势实现了出货量的增长。
在各大厂商的激烈角逐中,市场格局呈现出较为稳定但又不乏变化的态势。联想在全球 PC 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笔记本和台式机出货量达 1520 万台,实现 11% 的增长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联想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以及对 AI PC 产品线的积极拓展,在台式电脑领域,联想也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和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收获了显著成效。惠普作为传统 PC 巨头,出货量年增长 6%,达到 1280 万台,在台式电脑市场同样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渠道,维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戴尔在连续几个季度同比下降之后,第一季度出货量达到 950 万台,实现 3% 的增长 ,其在台式电脑业务上的调整与优化策略开始逐步显现效果。华硕以 9% 的增长和 400 万台的出货量跻身前五,华硕在台式电脑的设计、性能优化等方面不断创新,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深入探究出货量增长的原因,厂商策略调整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Canalys 首席分析师 Ishan Dutt 指出,第一季度出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OEM 厂商在美国政府宣布首轮关税政策前,加快了对美国市场的出货节奏 。这一前瞻性策略使得厂商及渠道能够在成本上涨前提前备货,从而推动了出货量的增长。以联想和惠普为例,第一季度它们在美国的出货量分别增长约 20% 和 13% 。这种基于政策预期的策略调整,不仅影响了厂商的出货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为台式电脑出货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市场看似一片向好的背后,诸多挑战也悄然浮现。随着更高关税政策的陆续出台和生效,其直接和间接影响将对全球 PC 市场的复苏势头以及 Windows 11 系统的换代进程造成影响 。对于台式电脑市场而言,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抑制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临成本压力时,可能会放缓在 2025 年 10 月 Windows 10 结束支持日期之前向 Windows 11 过渡的关键进程,这对于依赖企业采购的台式电脑市场无疑是一个不利因素。此外,尽管目前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但消费者对于产品性能、外观设计、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厂商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源以满足这些需求,这也给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展望未来,台式电脑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台式电脑在性能提升、功能拓展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AI 技术的应用有望让台式电脑在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领域发挥更强大的作用,满足专业用户的更高需求。厂商也在积极推进生产多元化,持续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海外,预计到 2025 年底,大部分 PC 厂商将完成面向美国市场的出货转移,以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这一举措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带来的压力,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会减弱,厂商仍需在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2025 年第一季度台式电脑市场的增长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市场的走向仍充满变数,值得持续关注。